本文共计:4389字,14图

阅读预计:12分钟

近期,一场政治风波将一座不起眼的村庄推上了印度政治舆论的风口浪尖,它就是位于西孟加拉邦东南部的桑德士克里村(Sandeshkhali)。

年初,当地一位全印草根国民大会党(All India Trinamool Congress,以下简称TMC)的领袖沙贾汗·谢克(Shajahan Shiekh)遭到严重指控,称其私自贩卖政府派发的公共粮食。

沙贾汗因此畏罪潜逃。其后不久,当地不少妇女公开称沙贾汗此前曾对她们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折磨及性骚扰。

沙贾汗·谢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贾汗·谢克

此指控一提出,当地大量妇女自发组成游行队伍走上街头进行抗议。

与此同时,印度人民党抓住此次集会,公开指责TMC。TMC发言人阿卢布·查克拉波尔提(Arup Chakraborty)虽未直接否定此指控,但表示此指控存在疑点。

并且,是一些“社群势力”在背后操控这场抗议运动,旨在通过暴力手段达成其政治目的。

实际上,不仅是桑德士克里村,西孟加拉邦长期笼罩在政治暴力的阴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德士克里村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德士克里村抗议

西孟邦的选举活动、甚至是政治本身,总是伴随着暴力流血事件的发生。

2021年6月,在邦立法议会选举进行中,TMC的两名工作人员于西孟邦遇害,TMC将矛头指向印度人民党。

2022年3月,西孟邦一村庄发生纵火案件,至少8人命丧于此,其中包括两名儿童。

起因是一位TMC领导人被指控谋杀,其后被一位不明凶手用粗制炸弹袭击。

同年6月,西孟邦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示威群众袭击了一座火车站并导致一辆火车损毁,造成多人受伤。

起因是印度人民党领导人对先知默罕默德发表了评论。

去年7月,在一次当地选举中,西孟邦数个村庄发生暴力事件,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

2023年7月西孟邦当地选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西孟邦当地选举

放眼全印,西孟加拉邦的政治暴力事件数量位居首位。

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的报告显示,自1999年起,西孟加拉邦每年平均发生20起政治谋杀事件;

而在2019年人民大选中,西孟加拉邦共发生47起政治谋杀事件,受害人包括政党的高级领袖。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孟加拉邦农村的政治如此腥风血雨?

简单地说,它是西孟加拉邦权力分配不合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详细地说,则要从上世纪30年代的孟加拉省说起。

英属印度时期,英国议会通过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规定印度为英属印度11个省和印度各土邦组成的联邦。

1937年,英国第一次在这11个省举行政府选举,孟加拉省为其中之一。

自那时起,孟加拉省的农民在选举政治中举足轻重,对选举走向起主要作用。

在当地印度共产党的引导和带领下,佃农曾结合法律、动用一定武装力量,维护自身利益。

当时,当地地主曾发起武装抗议,反对一项减少其土地抽成的新法律。

虽然当时省政权主要由穆斯林联盟控制,但保证了此项法律真正落实的则为印度共产党。

由印度共产党带领的全印农民联盟实现了自身利益诉求,此次运动被称为三一减租运动。

印巴分治及印度独立后,国大党上台,西孟加拉邦也由国大党掌权。

然而,此前的三一减租运动导致农民势力逐渐庞大,逐渐变为更为激进的政治群体。

1967年,受许多激进印共干部的鼓舞,纳萨尔巴里起义爆发,农民形成武装力量,要求对土地进行再分配。

纳萨尔巴里起义纪念宣传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萨尔巴里起义纪念宣传单

1977年,由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后文简称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上台,实施了全国最为彻底的土地改革,佃农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此后,农民基层势力不断壮大,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了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在本世纪初,左翼阵线希望通过收购农田的方式建设工业设施,但遭到了农民的阻碍。

最终,在2011年西孟加拉邦邦立法议会选举中,由TMC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上台,为左翼阵线的时代画上了句号。

讲到这里,在2011年团结进步联盟上台后,西孟加拉邦的农民势力应有所减弱。

然而,农民势力的背后,不仅是印共(马),还有一个角色同样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政权更迭后权力影响甚至更为显著。

它就是印度农村普遍存在的潘查亚特制度(Panchayati raj),即乡村五人长老议事会。

印共(马)注意到了农民势力的不断壮大,于是在1978年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地方管理权力下放给潘查亚特。

其他邦的潘查亚特选举不少流于形式,但西孟邦的潘查亚特选举工作进行是比较到位的。

从表面上看,潘查亚特控制着基层权力;但在左翼阵线的政治铁腕下,基层管理权仍掌握在左翼阵线手中。

然而,2011年,左翼阵线垮台。TMC的治理理念与之截然不同,政府实际控制力也十分有限。

因此,潘查亚特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先前左翼阵线下放给他们的权力,农村基层的管理权便牢牢掌握在了他们手中。

数十年前法律的实施效果,直到近年才逐渐展现出来。掌握着基层权力的潘查亚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西孟加拉邦政党角逐的争取重点。

掌握实权的潘查亚特、以及近百年之久的农民武装抗议历史,二者共同造就了如今西孟加拉邦如此暴力的政治生态,同时也解释了为何西孟加拉邦的政治参与率远高于全国平均值。

历史上,西孟加拉邦的政治党派鼓励、甚至煽动农民进行暴力抗争。1977年印共(马)上台是如此,2011年TMC上台亦是如此。

这种趋势直到现在也未有减弱的迹象。

每年在政治竞争中发生的那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一次次地敲响了西孟邦人民心中的警钟。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