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4年“五一”假期(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全国电影票房为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均超过去年同期。

假期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维和防暴队》4.06亿元,《末路狂花钱》3.92亿元,《九龙城寨之围城》2.55亿元,《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1.96亿元,《哈尔的移动城堡》1.03亿元。

今年“五一档”档期内共有五部影片票房破亿。档期内前两天的票房日冠由《维和防暴队》获得,从第三天开始,《末路狂花钱》逆袭登顶,维持了档期后三天票房日冠的地位。

总体来看,今年“五一档”的各部影片票房表现较为平均,排名前三的影片的票房均突破了3亿元,第四名《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的票房也高达2.3亿元。而在2023年“五一档”,头部影片的票房突破4亿元,第三名的影片票房不及2亿元。2021年亦然,前两名的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第三名的影片票房不及2亿元。

撤档的风延续到了五一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春节档过后,“撤档”的风延续到了五一档。五一档定档影片中有两部宣布撤档:4月23日,原定4月30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小倩》在官方微博宣布将“择日上映”;5月5日,上映了5天的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官宣撤档,“自上映以来,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导致影片没有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在认真研判目前的情形后,为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我们的‘火锅’将于5月6日撤档。”

今年春节档8部新片4部撤档曾引发热议,而在无大片的五一档11部撤档2部同样让人唏嘘。

《小倩》未正式上映前撤档被认明智之选,该片于2月即锁定五一档,而4月空降了两部日本动画,《小倩》开启超前点映,在多个城市进行线下路演,期待口碑发酵,获取更多关注和排片。不过,点映的口碑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间谍过家家代号:白》和《哈尔的移动城堡》的预售成绩摇摇领先。而《小倩》此前预售排名一直近乎垫底,有消息指出,该片撤档前在5月1日的排片仅1%。

光线传媒4月2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小倩》撤档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今年“五一档”作为并不算太大的档期,上映的影片数量多达十余部,呈现过度拥挤的状态,导致很多影片排片比例较低,同时营销成本又大幅上升;二是上映时间距《小倩》制作完成的时间比较短,相关营销宣传还未完全展开,市场热度有待提升。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公司决定撤档。《小倩》仍将在今年择机上映,目前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则显得有些波折,据悉,该片此前曾原定于1月13日上映,后宣布改档至五一档。如今再次改档,不免引起网友的议论:“都撤两回了,还要怎样啊”“改档不是增加票房的途径,影片本身能‘打’才最重要”‍‍

有观众表示,撤档是一种没有契约精神的行为,既不尊重市场也不尊重观众。还有网友表示,作品好才是票房的保证。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在上映前已颇受瞩目。论类型元素,悬疑当属近几年的热门选项,剧本杀式的密闭空间设定也契合年轻人的消费风尚,片中融入的川剧、火锅、麻将等有着鲜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属性的元素,更使得影片看点满满。然而,随着该片在4月中旬陆续启动全国范围超2000场点映,节奏突兀、故弄玄虚等负面评价逐渐出圈,悬疑类型遇上了逻辑漏洞,剧情硬伤大大折损了观众想看意愿。

业内人士分析,类似的这样来了热档期又撤档的电影将越来越多,尽管五一通常伴随出行热,但真正的好电影和出游并不矛盾。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电影是可看可不看的,缺乏足够的单片市场竞争力。所以影片除了质量过硬,能否激发必看的理由也将越来越重要,不管是谈资还是情绪价值。

片荒将至?

2024年五一档共有多达11部电影定档,覆盖了动画、动作、爱情、喜剧、悬疑等多种类型,显示出供给侧相对充足。但今年“五一档”低于从业者预期,热度低、预售低、口碑也比较低。‍‍‍‍该现象背后是,优质商业片的缺乏。

尽管有多部电影上映,但部分影片如《小倩》因点映表现差而退出五一档,而《怒海营救》则因缺乏宣传而未引起广泛关注,《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上映5天因票房不理想而选择撤档。这表明市场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片荒”,即缺乏足够吸引观众的高质量影片。

五一档的票房超过了15亿元,显示出观众对于假日观影的强烈需求。同时,一些电影如《末路狂花钱》在特定地区(如东北地区)票房表现突出,说明地区性偏好也会影响票房分布。动作片和喜剧片通常在大档期中表现较好,因为满足了观众在假日寻求放松和娱乐的需求。2024年五一档的票房数据显示,这两类影片确实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分析认为,从2024年五一档的票房表现来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复苏迹象,尤其是在春节档和清明档均刷新了票房纪录之后。这表明,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如片荒和缺乏国际性大片,但市场整体仍然充满活力,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依然旺盛。

2024年五一档的票房成绩虽然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但也暴露了供给侧在质量和多样性上的不足。未来,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需要更加关注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商业大片,以促进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