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1年,毛主席一行人去青年食堂吃饭,警卫员发现明明过了饭点门口却仍有大量群众聚集,这一幕引起了他的警惕。

就在毛主席下车与群众热情打招呼的时候,人群中一位瘦高个儿的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那人面色严峻,抡起木棍就朝主席挥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边的警卫员侧身一闪,抬起右臂将木棒挡了下来。

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勇救毛主席的警卫员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他就是蒋泽民,于1913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家境的贫寒像是一座沉重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早早出来讨生活。给地主干活放猪、做长工艰难承受着繁重的劳作度日,受尽欺压。

命运的不公并没有让蒋泽民屈服,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的内心被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31年9月,他加入了抗日义勇军的行列,在辽西的战场上奋勇冲锋,无所畏惧,抵御着敌人的进攻。

之后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一次次地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家园,勇敢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泽民的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1935年,他被送往苏联学习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蒋泽民学成归来,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被调往延安工作,担任毛主席的保卫参谋一职。

1941年,尽管国共两党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了合作,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却仍然试图通过制造“摩擦”来破坏这一合作。

其中,绥德专员何绍南就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他的行为对八路军边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广泛的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此非常生气,于是向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将何绍南调离。

虽然蒋介石一直试图制造摩擦和反共,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敢与毛主席彻底撕破脸。因此,只好将这位“麻烦家伙”调走。

9月中旬,一位国民党副专员在路过延安时,被延安所吸引,停留了几天,他想要看看共产党究竟有什么魅力。

这几天下来,他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明明贫瘠的土地,此刻却盎然生机;群众也个个情绪激昂无一不赞叹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共产党的成就感到惊叹不已,并向延安方面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见一见毛主席并与他交流。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很是高兴,尤其是调查这位国民党副专员发现此人口碑极佳后更是对他产生了兴趣。

于是,便向蒋泽民交代下去,要好好招待这位抗日专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堂用餐出意外

上午11时,毛主席抵达了国民党副专员的住所,当副专员看到毛主席亲自登门拜访时,他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他迅速起身,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快步走向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欢迎他的到来。

副专员亲自引导毛主席落座,毛主席微笑着向副专员表达了对他来到延安的欢迎,两人的交谈由此开始,氛围轻松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则对这位副专员提到,在国仇家难面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就是放下党派之争,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外敌。不应该再内部争斗,更不应该与共产党为敌。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副专员的内心,他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并承诺回到绥德后一定积极投身抗日事业,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随后,副专员向毛主席请教了一些关于抗日战略和策略的问题。毛主席对这位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的专员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耐心地为他解答了每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博学多才和深邃见解让副专员深受启发,他感叹不已,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都中午了,副专员却仍感到意犹未尽,毛主席便邀请他来延安大边沟青年食堂一同用餐。

毛主席一行人乘车前往食堂,就在即将抵达的那一刻,警卫员蒋泽民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食堂门口的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看见场地上人头攒动,群众密密麻麻地聚集在那里,男女老少都有。旁边的五六名警卫人员正在努力地维持着现场的秩序,但人群的热情似乎并未因此减退。

这一幕让蒋泽民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按理说,早已过了饭点,食堂前不应当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

他们的目光热切而充满期待,仿佛在等待着某个重要的时刻或人物的到来。

蒋泽民脑海中快速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有人事先得知了毛主席的行踪,想要利用这次机会制造混乱或做出什么不利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想法让蒋泽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总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开始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试图找出任何可能的异常或危险信号。他知道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同时,他的脑海中也在飞速地思考着,这些人是怎么知道毛主席会在这个时候来食堂吃饭的?是内部泄露了消息,还是有人故意散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车行驶距离食堂还有几米远的时候,蒋泽民让司机停下了车,下车后他并未显露声色,只是微微侧过头低声询问着旁边的警卫人员当前的情况。

警卫人员对蒋泽民说道:

“这些群众不知道去哪得到的消息说今天中午会有重要首长来这边吃饭,大家纷纷猜测这位重要首领应该是毛主席。
因此都很激动,迫切地想要见到毛主席。于是便早早的从家赶来想要亲眼见到毛主席,我们也尝试劝说他们离开,但怎么也劝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泽民听后,微微点了点头,他理解群众的这份热爱和拥护之情。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领袖,是他们敬仰和追随的榜样。

这种情感是纯粹而真挚的,没有任何的杂质。于是蒋泽民便稍稍放下心来,转身跑回毛主席的车前,迎着一行人下车。

车门缓缓打开,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面带微笑,向周围的群众挥手致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们看到果然是主席,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纷纷欢呼拥挤着想要再近主席一步。

蒋泽民这时却不敢掉以轻心,群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热情之中,也隐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他目光如炬,仔细扫视着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的举止中捕捉到任何可能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一个清瘦的青年身上。这位青年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穿着朴素甚至略显破旧,但那张脸庞却异常白净,不像是当地的普通青年。

他的眼神中似乎隐藏着某种闪躲,与周围热切的目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蒋泽民心中一动,继续观察着他。

群众们围绕着毛主席,纷纷高举双手欢呼,而这位青年的举动却显得格外突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手始终背在身后,仿佛紧紧握着什么。当蒋泽民终于看清时,不禁心头一紧——那竟然是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棒!

特务刺杀,蒋泽民以臂挡下

在这人潮汹涌的场合,任何微小的冲突都可能像石子投入湖面,引发不可预知的波澜。

于是蒋泽民不动声色地快步走向主席,好及时在主席身边随时能够保证他的安危。

这时毛主席一行人已经走到食堂门口,就在主席进门的那一刻,那名青年果然拎着木棒猛窜人群前,抄起棍子就要像主席的后脑勺砸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危急时刻,蒋泽民几乎没有时间思考,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直觉,侧身一闪,用他的右臂挡下了这致命的一击。

木棒与蒋泽民的右臂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巨大的冲击力让蒋泽民感到一阵剧痛,他几乎要失去平衡,但他咬紧牙关,硬是稳住了身形。

那名青年显然没有料到会有人如此勇敢地挡在他的面前。他愣了一下,然后更加疯狂地挥舞着木棒,准备再次发动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泽民迅速伸出左手,牢牢地钳住了木棒。同时,他的右脚猛地踹出,将那名青年踹倒在地,打断了他的下一步动作。

被踹倒在地的特务翻身爬起,显然,他受过一定的训练,身上还是有点功夫底子在的,从地上爬起来后再次向蒋泽民冲去。

但这一次,警卫班的战士们及时赶到现场,其中一名战士冯永贵对准他的腹部猛踹一脚,将他踹得老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两名战士迅速上前,将他制服在地。他们动作迅速而果断,不给他任何反抗的机会。

那名青年被制服后,依然试图挣扎和反抗。他们迅速用东西塞住了他的嘴,防止他发出任何声音。

然后他们三下五除二地将他五花大绑起来,塞进了一辆汽车里。汽车迅速启动,将这名特务押送到了边区保卫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泽民和警卫战士们的及时反映,阻止了这场危险的发生,走在最前面的副专员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毛主席一行人也平安地抵达就餐。

周围的群众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他们纷纷对那名特务投去愤恨的目光,并齐声高呼:“打死他!打死他!”

在确认毛主席一行人的安全无虞后,蒋泽民终于得以喘息片刻。他倚在座位上,汗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从额头滑落,浸湿了衣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低头查看自己的右臂,只见整条手臂已经高高肿起。但他却紧咬牙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毛主席察觉到了蒋泽民的异常,向他投来关切的目光,蒋泽民见状,急忙强忍疼痛,露出一丝微笑,不想让主席担忧,整场宴会结束,蒋泽民也一声不吭地忍受着。

结语

1988年,这位曾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士,终于放下了肩上的重担,步入了人生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蒋泽民的一生,从青涩的战士到坚定的指挥员,再到享受正军级待遇的退休干部,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他的身上凝聚着无数次的荣誉与辉煌,也承载着无数的艰辛与付出。而享受正军级待遇的待遇,更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与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