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就看到了这个视频,

来自小红书博主小肉圆子,

是4月24日,

一位80多岁的老人独自乘坐川航航班,

从洛杉矶飞往成都时,

川航乘务员跟老爷爷的对话:

视频中的川航男空乘名为“罗恒”。

上客时,

他注意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主动上前了解了一下情况,

得知老人不仅是独自一人乘机,

而且还没有带手机,

在这短短一分钟时间里,

他用寥寥几句话,

感动了万千网友:

“我慢慢跟您说好不好。”

“你要加油,时间很长。”

“您有没有带自己的常备药啊?”

“好好好,好身体!”

“您有没有水杯,我帮您倒点热水?”

每一句话都很温暖,

每一句话都很细心,

航线介绍、洗手间指示、

常备药了解、主动提供热水备用、

寻求周围旅客协助、甚至还有加油鼓劲,

可以说他这一系列语言与行为,

完美的诠释了一名空中乘务员的素质与修养

据我所知,

当天的这个航班上,

共有旅客近300人,

老年旅客30余位,

另外还有9名轮椅旅客,

和十几名儿童。

而川航11名乘务员,

按照提前划分好的区域,

对这些每一位需要特别关怀的旅客,

给予了重点的关注,

在航程中持续帮助和支持。

其实我知道,

我们很多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老年旅客,

有的是第一次坐飞机站在客舱里手足无措;

有的不知道餐饮免费全程不敢吃喝;

有人面对飞机颠簸满眼惊慌无助;

有的不知道飞机上还有厕所面露难色。

有太多需要我们“特殊照顾”的老年旅客,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他们需要乘坐飞机出行,

我相信他们的子女家人,

也一定会焦急的等待飞机平安落地的消息,

我觉得应该说一句:

老人们在飞机上就放心吧,

我们一定会把他们照顾好。

记得有一次,

一位姑娘执行一条很小众的航线,

飞机上有几位老人,

一看就是极少坐飞机的那种,

其中一位看起来年轻一些的,

满眼希冀地问乘务员:

这个饭,我们不吃能带走吗?

乘务员说:

当然可以,但是带下去凉了就不好吃了。

老人摆摆手说没关系,

他们一会还要坐很久的车才能回到他们的山村,

带着这份饭可以在路上吃。

说罢,

老人们掏出塑料袋,

小心翼翼的往里装热食和餐盒。

这位姑娘当时也不知道被触动了哪根神经,

可能是想到爷爷奶奶还没有坐过飞机,

可能是想到父母年纪也都不小了,

可能是看老人们如此的不易,

一时没控制住,

蹲在客舱里哇哇大哭。

然后她擦擦眼泪起身,

回到后舱厨房间,

把烤箱里能够被带走的食物和面包点心小瓶矿泉水,

打包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塑料袋里,

端到客舱里递给那些老人让他们带走路上吃。

老人们高兴对她双手作揖。

她又哭着说不用不用,

没关系没关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讲的没有她本人讲得好,

她当时给我聊起的时候,

我的鼻子也酸的不行。

我们常说自己是“摆渡人”,

可什么才是摆渡人呢?

我觉得不仅仅只是考虑职责,

在很多时候更是情感的体现。

就像是在旅途中的引路者,

就像是在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就像是在困境中一双温暖的手。

我们不问身份、不计得失,

只以善意和关怀为航标,

善待他人。

对于乘务员来说,

有时候一句温暖的问候,

一份不经意的关心,

一个简单的举动,

就能让旅客感受到飞行的温暖和美好。

我同样知道,

很多时候,

我们飞航班会心存顾虑,

现实打消了我们的热情,

机制使得我们变得冷漠,

满意度的设置更是让我们迷茫错愕,

但风会记得我们来时的样子,

所以永远不要忘记心底的那份善良,

因为,

这才是我们当初梦想成为的模样。

图自:陶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自: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