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医疗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在人工智能、健康中国2030、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及高质量医疗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发展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假肢机器人等众多类别,已成为医疗器械市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

为汇聚跨领域前沿资源,推动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加快其在临床治疗、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的深入应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正加紧推进医疗机器人分会建设。2024年5月4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林天歆教授的牵头组织下,医疗机器人分会筹建讨论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邀请到省内泌尿外科、康复医学、骨科、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医疗机器人企业等多领域专家为分会建设出谋献策,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远程化和多学科融合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会的专家代表有:

林天歆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黄 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

谢龙汉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郑海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魏富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建辰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 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郑俊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会牵头发起人林天歆院长介绍到,医疗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涉及电子通讯技术、机器人的机构设计、机器人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医学和微创手术方法等。目前,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放眼未来,手术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自动化决策和手术操作。同时,手术机器人还将在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领域实现更高的精准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远程手术和远程会诊也将成为其发展方向之一,为跨地域医生之间的合作提供无限可能。此外,手术机器人还将与其他医疗设备和技术相结合,实现多学科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相信随着医疗机器人分会的筹建成立,将有力促进医疗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引领医疗行业迈向智能化、精准化、远程化。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医疗机器人分会要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平台优势为依托,吸纳广东省内、国内及国际医疗机器人领域相关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以及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健康产业等专家资源,搭建跨领域、多学科的交流、联动、合作平台,引领、推进、规范医疗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在精准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医疗机器人研发、研究和应用水平,规范操作标准,推广基层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为健康广东和健康中国建设再添薪火。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表示,医疗机器人技术开启了医疗领域的新时代。通过应用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析、触觉、导航、精确操纵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已在执行诊断和手术程序、辅助康复、个性化的假肢支持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和广阔前景。希望分会能够抓住战略机遇,发挥特色优势,瞄准行业最新进展和未来发现方向,积极开展多学科学术交流、调研报告、联合研究、标准编制、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以及科普宣传等工作,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医的研发合作,助力精准诊断,持续有效推动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整体提升。

与会专家商定将于2024年9月20日-22日第五届精准医学大会期间,同期举办首届医疗机器人发展大会、广州精准医学博览会医疗机器人专场,现场发布医疗机构人新品,推动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