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在外交场合尤其十分注重外交礼仪,来什么样的客人、该用什么样的规格接待,都有严格的规定。总而言之,就是不可以给人留下“失礼”的印象。

但是,在1999年时,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访华时,我方接待得却十分敷衍,不仅接机的人员、规格都很敷衍,而且施罗德仅仅呆了二十多个小时就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算这样,施罗德不仅没有生气,还十分庆幸,后来中德还达成了重要合作,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中国如此敷衍,而德国却又如此“小心翼翼”呢?

一、北约欠我们的血债

不管从何种角度来看,能够让中国不顾礼仪,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一定是什么确实惹怒了我们的大事,而施罗德访华被敷衍接待,确实是因为一件令全国人民都十分愤怒的事情。

这就要从北约欠我们的血债说起了。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日子,那是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日子,也是北约欠下我们血债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点45分,北约用隐形轰炸机朝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5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炸毁了我国大使馆馆舍,导致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人当场身亡及20多人受伤。

这是对我国的严重挑衅,让我国政府和人民陷入了极端的愤怒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此,美国及北约却只是轻飘飘地说是所谓“误炸”,就妄图把这件事“翻篇”。

不仅如此,在事发后的两三天里,西方具有影响力的报刊媒体几乎均对此事“噤声”,没有做出任何报道和评论,在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媒体也仅仅是在自己版面的“边角”位置报道了此事,试图淡化他们欠下的血债。

在中国政府提出了最严重的抗议之后,美国方面还试图欺骗全世界,声称他们想炸的是南联盟物资供应局,但因为所谓的“地图错误”“房子相似”,所以“炸错了”。

西方媒体则立即跟进,为美国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他们还恶人先告状地指责我国,绝口不提我们受到的伤害。

或者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用导弹轰炸了我们的大使馆,更是用媒体舆论对我国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轰炸”,试图掩盖他们的罪行、“合理化”他们的行为。

如此种种,彻底点燃了全球华人的愤怒,不仅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全球华人都在奔走疾呼,抗议北约的暴行,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访华。

二、谁都不愿“得罪”的施罗德

时任德国总理的是格哈德·施罗德,他出生于平民家庭,当过学徒、上过夜校,是一个从底层走上来的“平民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在战后格局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并不影响德国想要发展的心。

施罗德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社会负担,同时,他还进行了外交政策的改革,强调要摆脱“历史负担”、实现外交正常化。

实际上,施罗德真正的目的,就是想让德国再次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因此,他一方面着重维护和美国的同盟关系,避免陷入孤立,并带领德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并试图在北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轰炸南联盟一事上,此前德国一直奉行“自我约束”的政策,不愿参与此类行动,但施罗德政府却一反常态,统一德国参与空袭,开创了二战后的先例。

在另外一方面,施罗德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又要与中国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因为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远不如现在,GDP的排名也在全球第七位,“世界工厂”已经初具规模,而且还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施罗德绝对不想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之后,施罗德必须想办法来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

恰巧,北约也希望有一个人出面“道歉”,来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施罗德本人就有此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他还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联邦德国政治家,曾代表联邦德国向中国表达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建交的意愿,与中国算是有一定的渊源,当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在种种压力之下,1999年5月12日,施罗德被迫开启了自己上任以来首次访华的行程。尽管中方同意施罗德访华,但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中方在接待方面表现得十分“冷淡”。

我国不仅没有按照接待一国领导人的规格去迎接施罗德、安排欢迎仪式,甚至都没有安排对应级别的官员前往接机,仅仅是安排了安保人员前往接机,并负责安全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提及此事时,施罗德不仅没有抱怨,还表示,中国方面能够让他降落,已经让他感到很满足了。

下飞机后,施罗德十分低调地前往宾馆,在与我国领导人进行会谈之后,便又返回了德国,他的这次访华之行只持续了28小时就结束了。

可虽然这次访华的时间短,但施罗德的收获可不小。

这一次,施罗德虽然是被迫前来访华,但是也成功传达了德国或者说欧洲的歉意,他声称这是美国人做的,与欧洲无关。

由于施罗德展现出的诚意,中方也愿意暂时放下芥蒂与德国进行谈判,在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双方初步达成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的意向,并约定等到“误炸”事件了结之后继续进行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虽然施罗德这次访华遭到了冷淡对待,但是他的访问还是很成功的。

三、中德合作的开始

在施罗德返回德国之后,中方对大使馆遭到轰炸一事进行了冷处理,而在各方压力之下,北约也不得不以向我国道歉、赔偿3000万美元来了结此事。

虽然我们对这个结果仍然不甚满意,一直希望让北约血债血偿,但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样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

在这件事得到“了结”之后,施罗德很快再次率团访华:1999年11月7日,施罗德受邀带着经济使团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访华,德国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因为此前已经签订了意向协议,此次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涉及196个项目、总金额高达41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让其他欧洲国家感到又震惊又羡慕。

这是中德合作的开始,这一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4%,初步展现出了双方之间合作的巨大潜力,到了2001年时,中德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300亿元。

这一数字放在全欧洲也是相当优秀的,因为2002年,中德的贸易额就已经占到了欧盟15国总额的1/3,超过了英法两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也成为了我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德国的经济也得到了改善,这让施罗德在2002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继续担任德国总理一职。

在中国这里尝到了甜头,施罗德再接再厉,在2001年、2002年、2003年都曾来华访问,每一次都会带回去各种中德合作的经济项目、投资项目,加强了中德之间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

随着施罗德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也不满足于仅仅在经济方面与中国合作。当他参加中国的“红茶之旅”活动时,意识到了文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他还推动了中德留学生的教育交流,让两国的年轻人得到了更好的沟通和了解。

施罗德曾指出,德国与中国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心心相印”的关系,将两国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施罗德卸任之后,仍然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2008年时,施罗德还受邀来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2021年,施罗德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不应当干预他国的内政和经营模式,而欧洲对于中国的制裁都将是徒劳的。而如今的事实足以证明,施罗德对欧洲、对德国、对我国确实是十分了解。

如今,中德之间仍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持续下去,为两国都带来更大的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一项与财政开支相关的提案,将会取消格哈德·施罗德作为前总理享有的个人办公室等部分特权,仅保留警卫人员和养老金,这或许与他“亲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