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离不开科研技术的创新。

过去几十年时间,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长期被美方牢牢掌握着,无论是芯片的研发,还是光刻机设备的更新,都受到美方的出口限制。

同时,美方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以及科技创新,不仅在国际市场呼风唤雨,甚至还针对起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中国中兴等龙头企业,试图将它们踢出半导体市场。

如今,随着华为、上海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中企的崛起,才彻底粉碎了美方的“芯片法则”计划,打破了美方为其三年的技术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共取消进口芯片达到近千亿颗,同时在国产技术的创新下,生产出3514亿颗芯片,同比去年增长6.69%;

在光刻机设备上,上海微电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交付了国产首台SMEE光刻机,用于制造芯片类产品;

华为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等国产设备的出现,更是将华为重新送上了全球智能手机前三的市场地位,受到了众多关注和支持。

而这场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中,美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制定了“芯片法则”,还成立了“四方同盟”,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住中国半导体的的发展进程,来瓜分属于中国的“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年时间,我国芯片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华为也面临着无芯可用的局面,不仅利润和营收双双下降,一年亏损了2000多亿元,甚至还遭到海外企业集体抵制。

这对于华为以及中国芯片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无法使用进口的芯片,华为部分手机生产被迫停止,不少半导体更是宣布破产清算,仅半年时间就消失了5000多家。

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有加强技术研发,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三年时间烧光4400亿元研发资金,自创出13000+元器件、4000+电路板,以及多款国产芯,真正推动了中国芯片市场的发展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事情还曾发生在生物领域,美方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垄断生命科技“莱特帷健”类核心原料,并将其门槛抬高至2.6万一克,下沉至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市场,借此来掏空7亿中老年群体的钱包。

据悉,《Cell》、《Natura》《Science》国际三大期刊曾将“莱特帷健”类成果,视为全球十大抗衰物质之一,只因这类物质具有“减缓机体老化”、“稳定线粒体活性”等潜力,22月龄小鼠使用不到28天时间,其灰白毛发逐渐转黑,各项老化指标数据出现了回溯现象。

正因为如此,美方故意以“原料提取困难”为由,故意抬高了门槛,当我国科研人员前去实验室进行探讨时,且遭到了对方的讥笑,认为再给我国十年时间,也无法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科研人员并未感到气馁,而是选择了技术创新这条道路,在两年时间里,成功自创定向酶工艺提取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纯度提高至99.9%,同时将生产成本降至千元左右,通过亰东、天貓等渠道面向大众群众。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全球芯片巨头纷纷访华寻求合作,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多次访华,想要与中国建立于友好的合作关系,并透露出在中国市场建立工厂的计划。

高通CEO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同样表明了自己的来意,通过多种渠道向我国中企示好,并称自己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和决心。

正是看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前景,这些芯片巨头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