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者中,有人非常关注对血糖的控制,常以血糖正常值来要求自己,有些人则对控制血糖不太在意甚至置之不理,只要血糖不是非常高或是身体没啥感觉就不理会,这也是常听到的“谁谁谁血糖高了十几二十年,人家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等说法的原因。

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实际上是一个严格控制血糖与宽松甚至对血糖不加控制,十年二十年后身体会咋样?差别又有多大的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机体对血糖的控制是有记忆效应的,就像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摇摇晃晃,随着时间延长及熟练程度增加,那种骑车的平衡感就刻在骨子里了,控制血糖也是这样,越早开始控制血糖,未来就越容易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最为重要的是,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就像是腌糖蒜一样,沉浸在高血糖环境中的组织细胞,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就会被高血糖侵蚀受损,脂肪从受损处进入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这是导致心肌梗塞、脑梗等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高血糖实际上是机体代谢异常的一种结果,而全身各项代谢是紧密相连的,高血糖得不到控制,脂肪代谢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发生高血脂,血压调节机制因此受到影响,高血压便发生了。众所周知,这“三高”是人类第一死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罪魁祸首。

临床实践显示:对血糖及早控制,未来十年二十年后,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将可降低19%;发生脑血管堵塞的风险将可降低32%;发生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将可降低39%;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将可降低49%。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重视对血糖的控制,对控制血糖的要求严格一些,就是在对自己今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每个糖尿病人情况都不一样,血糖控制目标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但总的来说,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高龄老人或者已经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危重者,最重要的是延长与挽救生命,控制血糖并非最紧急的指标,血糖控制目标可以更宽松一点,其他人则应当至少将血糖保持在一般控制目标以下,也就是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

你知道了吗?转发告诉身边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防病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