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一直被视为一种最朴素的期望。

一、何谓养儿防老和养儿啃老

1.“养儿防老”,汉语成语,意为养育儿女是为了防备年老。

出处:宋·陈元靓《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2.“养儿啃老”现象指的是成年子女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而不是自力更生。

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高房价、就业市场的竞争、经济压力等。“啃老”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们含辛茹苦地将子女养大,盼望着他们成家立业后,自己能够安享晚年,去做那些年轻时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美好。

二、发生在身边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

邻居黄大爷,他和她爱人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9000元这样,按理说这个金额的退休金,在一个三线城市,两个老人可以过得衣食无忧,每年还能出去旅游几次,现实并不是这样。

黄大爷有一个儿子,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在家考公,三年后终于考了个事业编,每月到手工资4000元左右。黄大爷老俩口拿出了所有积蓄,给儿子买了房,娶了媳妇,买了车。孙女出生后,他儿子两口子负责自己的开销和房贷,一家五口的生活费、小孩读书和兴趣班费用则是黄大爷老俩口负担。疫情以来,儿媳妇因身体不适,一直在家待业。去年黄大爷老伴因为脚莫名肿胀,住院了几个月,黄大爷眼看着一下苍老了几岁。前段时间碰到黄大爷,他说,现在儿子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希望自己和老伴没病没痛,多活几年,退休金可以多领点,攒点钱给孙女,以后走了这个小家都不知道怎么办,黄大爷本该安享晚年,确是忧心忡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二:

老家有个伯娘,67岁了,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地打工,两个小孩丢在家给伯娘老俩口抚养,在农村家里有两个人在外面打工,收入,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了。就在前两年她儿子在市区买了套房,掏空了一家人的积蓄,每个月还有几千元的房贷。伯娘和伯爷两个老人家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风雨不歇。又是种菜,又是养牛,养鱼,伯娘风风火火的,卖菜回家还要干地里的活 。她说,现在还能动,能帮点是点,儿子儿媳压力大啊,又要供房,又要养孩子和送孩子读书。”

我们老人家苦点就苦点,这苦一辈子了,就希望孩子把日子好,一代比一代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代同堂

故事三:

瑜伽课认识的一个大姐,约50岁,因为她儿子的事情,这两年是把她给愁得头发都白了。起因是她家儿子大学毕业后死活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里打游戏,晚上熬夜,白天睡觉。大姐希望他出去找工作,不说工资有多高,主要是多认识点人,人也不能这样闲着。这不说还好,一说让其出去找工作,她儿子就炸毛了。直接对她说:我不想去工作,我们家有房子也有钱,不要逼我,再逼我就从这里跳下去。。。她家住22楼。这话差点给大姐给气出高血压。她和他老公就这么1个儿子,从小衣食不缺,读最好的学校,各种兴趣班,只要想上都安排,读高中是花钱买的,好不容易混了个大学毕业,从小到大,这前前后后花费了近百万,结果毕业后在家啃老了。这大姐提起这个事情就是难过,有时候会说,早知道这样,花那些钱给他读啥书,我直接养着他还好,我们也不是什么富贵家庭,运气好在效益好的企业工作,这些年家里就两套房子,有一些积蓄。如果儿子这样下去,将来可不知道怎么办,这样子怎么可能娶妻生子,这不是害人嘛。他们这点积蓄养活不了儿子一辈子啊,等他们不在了就真的没人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引用网络侵删

总结:

第一个故事里,虽然黄大爷儿子没有直接问他要钱,自己也在工作,但是没有父母的支持,他的生活会很艰难,那点收入根本无法支撑正常家庭开销。但是为了这个家庭发展下去,黄大爷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他们有能力就多出力。

第二个故事,是父母心甘情愿为孩子,为的是家庭越来越好,这老人家一辈子没有任何积蓄,孩子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孩子孝顺,照顾生老病死那是圆满结局。最怕是老了动不得,没有积蓄,又遭孩子嫌弃,那就真的很惨。以前村里有一个老奶奶,3个儿子,最终因为赡养问题,80岁的老人家喝农药走了,不想让儿子们为难。。。。

第三个故事,这是光明正大的啃老,还带威胁。父母花重金培养,提供各种条件,为的是一代比一代优秀,结果这货大学毕业就在家啃老,让找工作还以死相逼。这让做父母的寒了心,失望透顶。

无论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都不是绝对的好或坏。每种现象都有其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原因,而且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他们自己认为好那就是好的。

我是元气梨子,感谢大家阅读![玫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你对于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这个话题。[玫瑰]

注:本文章故事提到的人均已化名。

#故事#

#引人思考的生活故事#

#你支持养儿防老,还是社保养老#

#养老#

#农村养老那些事#

#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