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风流 六朝迭兴”(历史馆 4展厅)

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相对北方地区的战争频仍,六朝则社会较为稳定。北方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黄河流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六朝时期思想多元,科学、技术、艺术诸领域皆取得辉煌成就,开创了风采绰约的六朝文化。

南京市出土西晋青瓷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市出土青瓷鸟兽人物堆塑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代时期,吴建都扬州、南唐建都金陵,成为当时诸国中经济最富庶的国家。烈祖李昪和中主李璟的南唐二陵,位于南京牛首山麓,其出土文物反映了南唐的历史文化。南唐二陵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掘的帝陵,为五代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钟氏的“顺陵”,它们的科学发掘对新中国的考古事业意义重大。南唐二陵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人首鱼身俑就在展览上展出。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山海经》中半人半鱼带双翼的“海神”形象,人首昂立挺颈,头戴道冠状帽子,背鳍突出,酷似鲫鱼,肩部突起的脊棱似鸟类羽翼的基部。人首鱼身俑并非帝陵专属,而是在唐宋墓葬中的随葬器物,也被称作“仪鱼”,是唐宋时期的镇墓神怪俑中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淮多姿 宋元气象”(历史馆 5展厅)

宋朝结束了长期群雄割据的局面,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南宋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粮食产量远超前朝,时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丝麻棉业生产逐渐专业化,髹漆工艺商品远销海外。

元代,扬州是“十二省治所之一”,苏州、南京和松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和棉纺业中心。

宋代白釉黑花瓷镜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出土元代白釉镂空瓷座、白釉双耳瓷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吴中出土元代如意云纹金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世江南 明清辉煌”(历史馆 6展厅)

明清时期,江苏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农业、水利、丝棉纺织业和制盐业等均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苏州、南京、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兴、最富有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科技、文学、艺术的繁荣。

明清时期,江苏成为全国的书画中心,画坛名家辈出。文学创作涌现出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一代大师。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扬州漆器、苏州玉器、刺绣等工艺领全国之先。明清时期江苏经济繁盛,文化鼎兴,有“盛世江南”之美誉。

上过央视《国家宝藏》的大报恩寺塔琉璃拱门,大报恩寺为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而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建于永乐十年(1412年)九层八面。琉璃拱券门框饰有佛教题材无色琉璃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出土明代青铜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红木雕荷花蟹虫笔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的陈列内容丰富,从江苏考古到长江中下游文明,再到整个中国文化,三个层级递进展示。在各个展厅穿梭,仿佛游走在文化历史的长廊中,尤其是江苏、南京的文化历史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