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有一个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

很久不调整的高铁票,竟然开始涨价了!

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杭州至宁波高铁和沪昆高铁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长沙段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南到武汉从现在的463元,涨到553元;

长沙南到广州南从314涨到377元;

基本上涨幅比例在20%左右。

大家要知道,铁路价格其实已经接近20多年没有涨过了。

这一回突然涨价,很不寻常。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水电气这些项目也有出现涨价的情况。

这些民生项目,过往都是长期不涨的,最近竟然开始扎堆涨价。

这也许预示着:

一场影响所有人的通胀,已经在酝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为什么这一回高铁票一声招呼不打就突然涨价?

市面上有很多大V都在解读,但我觉得都不够准确。

深入分析,我觉得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土地财政熄火了。

房地产市场和土拍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你不买房了,土拍卖地自然就不吃香了。

本来这几年土拍热度下降之后,财政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更麻烦的是,现在针对土拍,还有一个更狠的大锤——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暂停新增商品房住宅用地出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要知道,现在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就有41个。

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一大批城市没法轻易再靠卖地赚钱了。

如果是有地卖不出去,降降价起码还有卖出去的希望;

如果是有地不能卖,土地财政就彻底垮台了。

暂停土拍,上面考虑的是盘活现有的库存,尽可能把还在卖的房子卖出去,根本不会考虑地方的收支情况。

地方失去了房地产和土拍收入,就意味着财政亏空了很大的一部分。

财政揭不开锅,这背后就是一大批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教师要降工资、降待遇

影响有多大?大家应该都清楚。

所以这一部分财政收入亏空,肯定需要从其他方向弥补。

公共服务涨价,就是土地财政熄火之后平衡财政的最佳选择。

第二个原因,高铁长期亏损,需要缓解债务压力。

过去,公共服务比如高铁这些项目,都是ZF人为压低价格的。

这也导致了高铁的长期亏损,多数都是靠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运营。

根据国家铁路集团的年报,截止到2023年末,国铁集团总资产为9.35万亿;

而负债却高达6.13万亿。

运营时间越长,债务压力反而越大。

2023年全年国铁集团的净利润只有33亿元,这还是它们首次突破30亿

与6万亿的债务相对应的,是中国铁路连续十年投资都在七八千亿以上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高的投入,却只有这么低的回报,既不符合市场化的原则,还增加了ZF的债务压力。

以前金主的钱包鼓鼓的,还能随便你造;

现在地主家都没余粮了,谁还能几百上千地给你补贴。

不涨价,长此以往下去肯定是撑不住的。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个原因——

完成通胀目标

今年国家的预期CPI目标,定了在3%左右。

而今年3月份我们的CPI只有0.1%,交通通信的CPI指数甚至是负值,只有-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前三个月,我们的CPI数据都在-0.8%-0.7%之间徘徊,CPI长期处在低位。

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典型的通缩——

物价不涨、投资低迷,需求萎靡、普通人更愿意持有现金

长期通缩,对经济良性发展是不利的,企业赚不到钱,普通人没有就业。

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实现年底3%的CPI目标,没有其他选择的,只能刺激价格上涨,让普通商品的价格涨起来。

而一般的消费品是市场化的价格,ZF不能直接干预;

ZF能直接干预的,就只有由ZF定价并且垄断的公共服务了。

因此,涨高铁票价格,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当然,你千万不要以为涨价就只涨个高铁票,毕竟ZF主导的公共服务很多很多。

很多人对于涨价这件事,要么不相信,要么觉得对自己没什么多大影响,

但各位,有些话我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现在我说的是涨价C要来,未来可能要涨价的是大学学费,充电桩的收费,公交车、地铁的票价等等。

用涨价的方式,来让更多储蓄流出来。

这个和在座的每一位都会有关系的。

那普通人到底要怎么应对,现在楼市又低迷,买房还是最好的抵御通胀的选择吗?

关于这一切话题,我都放在了我的闭门直播,想提前了解接下来的趋势,知道做好哪些准备的,详细可以扫码加我微信,我把一些底层逻辑,都分享到我的闭门直播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但是!

我必须得提醒一下大家:

现在的行情,并不是你想要通胀,就一定会有通胀的。

就算你强制性涨价了一部分公共服务,通胀也未必会来。

原因很简单:

公共服务价格强制性上涨,最多只能带来温和通胀,通胀速度慢。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要把0.1%的CPI年内涨到3%,温和通胀力度小,最后未必能达到3%的通胀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服务涉及到的人太多了。

大家都得用水用电用气、出行也需要坐高铁,你一下子就涨价20%,大伙都会有点受不了。

更何况你的物价涨了,工资短期内却涨不了,大众的抵触心理就更强了。

所以,我认为相比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反而能更容易达到3%的通胀目标,而且大伙的受影响程度还不会太大。

毕竟在保障房体系开始搭建之后,商品房比较能涨的一二线城市,保障房数量持续在增加。

一二线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人,可以去住保障房,商品房涨多涨少,和他们的关系就不大了;

买得起商品房的买家,就去买商品房,既有机会享受房价涨的红利,也要承担价格下跌的风险;

至于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行情变好之后甚至还可以来一次涨价去库存。

所以啊,你会发现:

相比涨物价人人喊打,现阶段涨房价反而大家的抵触心理不会那么大。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接下来上面推动通胀的手段肯定不只有涨物价

你可以看看最近上层在4月30号对房地产的表态以及这几天深圳的楼市政策调整,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信号:

接下来的楼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甚至不排除会直接放水刺激。

我们要想摆脱通缩,实现经济正向发展的通胀,终究还是要靠房价。

这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接下来楼市会获得比较大力度的支持,那现在的房价到底是不是价格底?

上面想要刺激大通胀的情况下,房价有机会止跌回暖,哪些城市哪些板块会最先受益?

哪些城市、哪些板块、哪些房子是机会,哪些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