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垄断世界芯片20多年,竟被我国一个84岁的小老太打破了,老美对她恨之入骨。

但她却是中国骄傲!她带队研发的芯片,年销超50万颗,为国节省数万亿花费。

她全身心投入祖国的计算机和芯片事业,荣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就是“龙芯之母”黄令仪。

她为两弹一星、歼-20、航母、北斗卫星等国之重器提供了关键芯片。

她让美国都为之胆寒,被西方称为“芯片女魔头”。

黄令仪,广西南宁人,1936年出生于书香世家。

小时候,她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立志要为祖国强大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黄令仪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并前往清华大学深造半导体专业。

1960年,她回到母校华中大,开创了半导体专业,并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二极管,赢得了郭沫若院长的称赞。

然而,由于经济困难,半导体专业被迫暂停,黄令仪转至中科院计算所继续她的研究之路。

到了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的技术瓶颈,黄令仪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日夜奋战,克服了设备、资料和人才不足的困难,成功研制出中功率管,助力微型机研制成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她还参与了我国首台全自主设计、全国产的火箭控制薄膜混合计算机的研制,被誉为“长征”系列火箭的“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令仪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继续投身集成电路的研发。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她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存储器,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命运再次考验了她。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她的研究被迫暂停,48岁的她含泪离开了研究所。

但她并没有放弃,来到微电子中心继续她的研究之路。

50岁的黄令仪与陈晓东合作,成功开展了CAD研究。

面对日本在芯片领域的挑战,她勇敢接下了研制洗衣机芯片的任务,并最终成功设计并生产了芯片。

尽管日本人迅速降价,让她深感无奈,但她的决心和毅力令人敬佩。

1989年,黄令仪在美国芯片展上找不到中国摊位,深感痛心。

这让她暗下决心要设计高水平的芯片,让中国挺起腰杆来。

回国后,她全身心投入集成电路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为华为和计算所设计的芯片,并获得两个专利。

2000年,在德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上,她看到了中国的芯片展位,荣获银奖,实现零突破,让她深感骄傲。

但面对技术落后和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的现状,她忧心不已。

这坚定了她自主研发芯片,为国家争光的决心。

然而,岁月不饶人,65岁的她退休了,但“芯片梦”仍在她心中燃烧。

当夏培肃和胡伟武教授邀请她加入“中国芯”研发时,她毫不犹豫地重返战场,甚至拿出养老金支持项目,只为实现那句“为了我们自己的中国芯”。

自此,黄令仪化身为“拼命三娘”,投身“中国芯”研发,一干就是20年。

82岁她依然坚持上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即便疾病缠身,她也不松懈。

胡教授常劝她别太劳累,多休息,她却说:“我愿匍匐在地,为祖国拭去耻辱。”

黄老一生信守这句承诺,与此同时她积极投身我国的教育事业,手把手指导学生,细心培养他们的科技才能,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2002年,“龙芯1号”诞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接着黄老带领团队勇樊高锋,2018年研发出“龙芯3号”,让中国高铁、北斗卫星等都用上了国产芯片,让中国腰杆硬了!

老美长期垄断全球芯片市场,耀武扬威,但没想到其技术壁垒,被我国84岁的黄令仪突破,老美损失惨重,气急败坏。

因此黄令仪被誉为中国的“龙芯之母。

不幸的是,2023年黄老因病离世了。

她用一生诠释了执着与追求。

她带领团队攀登科技高峰,让中国芯闪耀世界舞台。她的成就不仅打破了外国的技术锁封,更为祖国赢得了尊严。

这才是我们应追的星,黄老,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