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五一刚过,关于带孩子出去旅游“见世面”的话题,就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在这个问题上,网上一般分为两派。

其中一方认为,带着孩子出去走走,领略山河风光,提升见识,见见世面,享受亲子的快乐时光,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但另一方认为,带孩子出去旅游,并不等同于“见世面”,这只是家长认知世界里的“一厢情愿”。

对孩子而言,无论是秀美河山,还是名胜古迹,可能都比不上门前的蚂蚁窝,或者家门口的游乐园。

尤其是带着学龄前儿童去旅游,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孩子和家长都会非常遭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暂且不论这两种说法,到底谁错谁对,毕竟每个人的思维认知不同,在同样一件事情上,往往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不过,我之前跟不少教育工作者探讨过相关的话题,大家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观点:

带着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见到没见过的事物”和“长见识、见世面”并不能划等号,并且一旦家长本着“见世面”的目的带孩子去旅游,不但失去了旅游本身的美好,而且还可能徒增烦恼,陷入焦虑之中。

对此,深以为然。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真正意义上的“见世面”,其实不在外面,而是在家里,在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里、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

如果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从小能够养成5个习惯,那才说明是真正的“见过世面”,将来有出息的概率才会更大。

到底是哪5个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第1个习惯:坚持阅读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现如今,很多家长会把“重点”放在后半句,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让孩子行千里路。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带孩子出门旅行完,回到家里基本上就忘完了。

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孩子对那些事物,脑子里并没有什么系统化的概念。

所以对于孩子而言,坚持阅读,比出门旅行,更能增加知识的广度,也能提升认知的宽度。

就像我们很多人,是因为看到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才对稻城这个地方一往情深,也是因为我们听过了《大理》这首歌,才想去往那里,开启一场奇妙的爱情之旅。

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能够对一些知识形成系统化的了解,才能有朝一日,当他们自己去体验的时候,对这些事物才会迸发出更为深刻的感触。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的根本原因。

当然,孩子坚持阅读的好处,还不止如此。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让孩子变聪明、增长见识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同样认为:阅读,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并且,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

那些坚持阅读的孩子,在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孩子。

所以说,与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走马观花”似的旅游上面,不如以身作则,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第2个习惯:遇到问题,喜欢独立自主

不得不说,在目前的很多养育方式下,我们家长,会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

比如,孩子明明想要自己穿衣吃饭,家长却嫌弃孩子动作太慢,折腾的太脏,而大包大揽。

比如,孩子明明想要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却因为家长宠爱,而被爱的名义所拒绝。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就会丧失了锻炼自己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独立自主,并非只是生活层面那么简单,在它背后,可能蕴藏着孩子的未来。

就比如说,因为从小就独立自主,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孩子都会勇于面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生存的技巧和经验方法,这就是宝贵的财富。

再比如,独立自主的习惯,更使得孩子擅长思考,不依赖他人,活出自己想要的风采。

那么在这种“习惯”之下长大的孩子,那么无形之中,就比别的孩子多出了很多“技能包”,也增长了很多见识,看到了许多别的孩子看不到的人情冷暖,那么在今后,他们也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为优秀有出息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第3个习惯:更喜欢挑战和尝试

所谓挑战,就是在本身自己能够企及的范围内,试图能够登上更高的高度。

而具备这种习惯的孩子,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就像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一样,虽然没有女承父业,拿起乒乓球拍,但却在高尔夫球的领域,获得了斐然的成绩。

而之所以能够小小年纪,就获得多个冠军,跟孩子自己爱挑战的习惯,有着紧密联系。

在首次参加比赛的时候,刘宇婕就在首轮,轻松领先参赛的其他选手,在手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求稳本该是上上之策。

但是刘宇婕却放弃了捷径,在之后的比赛中,多次挑战高难度得分,最后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击败了其他选手,以碾压之势夺得冠军宝座。

在后续的采访中,刘宇婕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她说:

我看过国际上的选手们的表现,我想要去不断尝试和挑战,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选手。

所以说,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一定知道自己的渺小,也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从而就会让自己保持不断挑战和尝试的习惯,最终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第4个习惯:喜欢独处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孩子,明明是团体活动,但他总是喜欢自己窝在一个地方,自己玩自己的。

面对这类情况,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贴上“内向、孤僻、不合群”的标签,甚至说出于担心,会强迫孩子融入团体环境中。

但事实上,喜欢独处,往往才说明孩子真正见过世面,也说明他是真的优秀。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类孩子的专注力强、善于观察、有耐心,并且敢于追求自我。

简单来说,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非常强大,以至于他们可以充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央视有一则名为《零零后》的纪录片,在其中,就有一个叫做一一的小女孩,给我们展现了她独处的一面。

当其他小朋友都一起出去玩时,一一拿着自己的小铲子自己玩,当别的小朋友搭伴吃饭时,一一一个人享受午餐时光。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都觉得一一有些孤僻,甚至有人建议一一的家长,带孩子去检查一下。

但是在10年后,一一却越来越优秀,不管做任何事情,一一都表现的更专注、投入度更高。

后来,在采访中,一一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

交朋友是收集外界信息,而独处,是整理自己收集来的信息。

不得不说,一一不但思维逻辑缜密,更关键的是,她看待问题的方式,确实非常透彻。

所以说,有独处习惯的孩子,家长先不要觉得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因为这种习惯,可能就是他探索世界、见世面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这个习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第5个习惯:面对安排,敢于据理力争

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听话懂事、服从家长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成长,才是优秀的孩子。

但实际上,那些在面对安排时,有着与周围环境“据理力争”习惯的孩子,往往上限更高。

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敢于和周围环境说“不”,这至少说明孩子不怯场,而有理有据的表达,说明孩子的思维能力优越,表达能力突出,而这些已经说明孩子的独特性了。

另一方面,当面对安排时,敢于据理力争,那么说明孩子对自我的规划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有着非常清晰透彻的思考,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从而让他们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机会,从而越来越有出息。

就像在电影《校合唱团的秘密》中,那个发现学校合唱团老师为了荣誉,让孩子们假唱的丽萨一样,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反抗,最终和合唱团的队员们一起,不在老师的权威下低头,奉献出了一场优美的歌声。

在这背后,他们不单单收获了观众的掌声,也收获了诚实、正直,以及自身的那种敢于超越自我的信息,和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安排有“据理力争”习惯的孩子,往往说明他们本身就非常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想要让孩子养成上述这5个习惯,就必须依靠父母的“言传身教”,要知道,我们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一言一行,将会带给孩子非常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我看来,父母,才是孩子“见更多世面”的根本源头,因为只有父母在不断的提升,不断地给予孩子各方面更宽更广的输出,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得到更多的输入,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带孩子旅游是见世面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