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各个国家,女人的手段都不可小觑。一个女人,一个月让国家400万男子失去生育的可能,这力度够不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女人就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总理:英迪拉·甘地,也就是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

不过,世事无常,英迪拉当年有多威风,晚年的死法就有多悲凄,被自己的贴身警卫刺杀也就算了,竟然被打扫射30发子弹,身中16枪,当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死法过于惨烈,注定要被记入印度的史册。只是人们好奇,英迪拉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竟然会被人如此憎恨?

其实,真正让人去刺杀英迪拉的原因并不是她下令让400万印度男人绝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她做的这件事虽然冷酷了点,但对印度的社会进程有一定的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印度人口泛滥,从小博览群书的英迪拉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在印度,女性受家暴如日常,而男人三妻四妾,随随便便就会让一个女人生下孩子。

这本身对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同样也是对女人的伤害。基于对社会人口出生率的控制,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英迪拉认为必须要男人节育才能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对女性命运的考量大概来自英迪拉从小的成长经历,他的父亲在其小的时候,因为政治原因曾多次入狱,而她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这个过程中,英迪拉看到了母亲的无助,也看清了社会的现实。为此,她不但学会了独立,也学会了从根源上来面对印度的社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于对命运的认知,英迪拉从小就立场为自由而奋斗。她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后来她走上政治的结果。

1976年,身为总理的英迪拉下令:印度居民实施计划生育,对男性进行强制节育措施。

这绝对是一项挑战印度男性思维的命令,所以有很多男性是不愿意配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英迪拉非常清楚印度的社会现实,她恩威并济,自愿去节育的男性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奖赏:600卢布。

这个数字说实话,换成人民币的话也就是一百多块的样子。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对于印度普通家庭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很多男人自愿走上了绝育手术台。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有些人因此而失去了性命。

这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关,加之印度本身的医疗设施条件并不合格,很多绝育场所几乎就只有一张手术台,产生的并发症、感染、手术失败等问题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男人因为绝育手术的失败,不得不在手术感染之后而苦苦忍受,能好的会留下终身的问题,不能好的便只能送了性命。

有些男人是不想去做手术的,但英迪拉也有办法,政府强制,如果是官员的话,还可能会影响到升迁、工资奖励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迪拉的手段之高,实行制度之坚定,都让印度男性甘拜下风,这也是她为什么被称为“印度铁娘子”的原因:比男人更可怕。

施令下达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400万印度男人失去了生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数字对于印度人口而言不过九牛一毛,根本阻止不了印度人口上涨的趋势。

只不过,后来这个施令被拖延实施,原因是感染太多,还有死亡率,都让人们重新对这个命令产生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英迪拉在选举中落败,她的受欢迎程度大大降低,这与其日常的施政分不开关系。她毫不留恋,直接自愿下台了。

不过,不要以为英迪拉就此退出政治舞台,她只不过是换个方式再来而已。而这一次,她另辟蹊径,在自己的印度教内得不到支持,便改走锡克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在锡克教的大力支持之下,英迪拉于1980年再次重返总理之位。只是锡克教也没有想到,身为总理之后的英迪拉并不能无条件地纵容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锡克教背靠总理而大力发展教会,甚至建立起金庙之后,深深刺激了印度教。众所周知,在印度,没有什么教派能超越印度教,更何况,英迪拉本身也是印度教徒。

于是,教派的施压之下,在民众的呼声里,英迪拉只能来了一场“大义灭亲”的行动:血洗锡克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英迪拉为自己写下的人生结局,当她怀着矛盾的心去处理锡克教的时候,应该早已经在内心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让自己付出血的代价。

1984年,英迪拉再次面对选举,她最终下令印度陆军对锡克教金庙进行血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印度历史上亦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抓捕。

当然,这些死亡、受伤、抓捕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锡克教成员。英迪拉自此成为锡克教的“叛徒”,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极欲一清为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英迪拉身边的警卫却依旧保持着锡克教的成员,她之所以如此做有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她觉得不能对锡克教斩尽杀绝,那样会让他们与自己势不两立。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她身边的锡克教警卫已经在其第二次重返政坛就存在了,她深深地信任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有什么样的忠诚可以保证一个人不被宗教所左右呢?

特别是印度这样以宗教为生命的国度,根本没有人能逃过宗教的束缚而独立面对一件事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可刚走出大门,他的锡克教警卫便朝其举起了枪,连发五颗子弹。

而另外一名锡克教警卫则握着冲锋枪,直接对她进行扫射,打空了25颗子弹的弹夹。后来有资料显示,英迪拉身中16颗子弹,几乎是当场就死掉了,根本来不及抢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英迪拉67岁,早已经没有了丈夫,在总理的位子上干了16年的时间。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人生最后的乱枪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英迪拉清洗了锡克教金庙之后,就已经有人提出要她把自己的警卫换掉了。

只是身为一个正常的人,内心总难免会产生犹豫与不同思维,英迪拉“念旧”,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有愧,所以她不想做到斩草除根。又或者,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要相信谁,所以她宁肯刀尖舔血。最终,她所能得到的,便只有这悲怆的死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