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引擎计划#

楼兰古国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他从历史消失掉了!

据说曾经的楼兰古国非常繁荣,经济非常强盛,还和中原汉族长期发展贸易, 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和来往。

可为何老祖宗对楼兰的评价却非常地不好?难道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上发生了什么冲突?如果最后闹得兵戈相见的话,究竟楼兰的神秘消失是否和战争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历史的演变

在古代,中原的汉族王朝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非常强大的,可周边的少数民族却并不臣服中原的汉族人,反而多次和中原王朝对抗。

2000多年的秦朝,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其实就是怕周边少数民族越过长城骚扰秦国的百姓。

到了汉朝时期,匈奴和突厥一直成为汉朝的一块心病

由于匈奴人生活在北方,突厥生活在靠新疆一带,条件非常恶劣,有时吃不上饭,便经常骚扰中原百姓,抢掠他们的财物,所以中原百姓对他们的印象非常不好,甚至是厌恶。

因此,汉朝皇帝多次出兵剿灭匈奴和突厥,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匈奴和突厥变本加厉地要汉朝皇帝屈服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一切

汉朝皇帝哪里会屈服游牧民族,所以两者僵持了很久。西域小国楼兰古城非常恐慌,毕竟他们也怕离他们很近的突厥会灭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楼兰的背叛

汉武帝时期,皇帝也想跟塞外的一些少数民族搞好关系,所以派遣使臣到各个塞外的小国胡同贸易,楼兰古国的国王非常希望能跟汉朝互通贸易。

于是便同意建立外交,汉朝允许楼兰国的人到他们国家做贸易,也允许汉朝人到楼兰国做生意,就这样汉朝和楼兰国打通了丝绸之路。

互通贸易后,楼兰古国富裕了起来,在其他少数民族国家中,楼兰古国是最富饶的了,因为楼兰古国商品质量好,价格也便宜,汉朝皇帝每年都加大对楼兰古国的贸易往来。

偏偏又出现了一个强者,这个强者也是匈奴的领袖,他多次率领部下抢占中原很多城池,势力在北方越来越大,汉朝皇帝多次下令出兵剿灭都没能成功。

那个匈奴的首领还要求西域诸国和他们开展贸易,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剿灭他们。

那些西域小国哪里能打得过匈奴首领,可又不能得罪汉朝,于是便和楼兰古国国王商讨对此,楼兰古国的国王也很无奈,为了保存实力,他便两头都不得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皇帝并不知道这件事,还以为西域很多小国是希望汉朝强盛的,直到后来,汉朝皇帝发现楼兰古国居然还和敌人北方的匈奴有贸易往来,恼羞成怒。

于是便派人到楼兰国质问楼兰国王,楼兰国王并不想多言,便把汉朝皇帝派来的使臣驱赶了楼兰古国,因此也惹恼了汉朝皇帝。

三 派兵攻打楼兰

楼兰古国的国王得知汉朝要攻打他们,便写了一封和好信,意思是他们愿意永远臣服汉朝,远离北方的匈奴,汉朝皇帝见到了楼兰国王的信后便不再追究楼兰国王。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谁曾想楼兰国王反复无常,竟然做出伤害汉朝和他们关系的事。

那就是有很多匈奴人抢劫了到楼兰做生意的中原生意人,结果楼兰国王根本就没有派兵保护中原商人。

后来发生的事就更让汉朝皇帝恼火,那就是楼兰国也配和匈奴人一起抢掠来西域做生意的人,最终导致汉朝皇帝不得不出兵西域。

大将军霍光出兵西域,把西域那些臣服于匈奴的小国全部打败,西域国王还想抵抗,但面对强大的汉朝士兵,他们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很快就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还把楼兰国改了名字,叫鄯善。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崛起,面对一些小国能吞并就吞并,能被灭就被灭掉,最后鄯善国被灭掉,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唐代的时候,很多诗人李白等人之所以在诗词中把楼兰比喻成“斩楼兰”、“破楼兰”那是为了鼓舞唐朝将士们的信心。

楼兰曾经背叛过汉朝,唐朝统治时期西域各国又在蠢蠢欲动,用楼兰做比喻,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唐的将士们,如果西域各国敢冒犯大唐,下场就跟楼兰古国一样。

总结

楼兰古国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出现过,而且非常繁华。

很可惜,他脚踏两只船惹恼了汉朝皇帝,最终被攻打,这也是楼兰古国咎由自取造成的,更是遭受到了唐朝诗人诗词的唾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为了下次能找到我,请关注一下,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