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飞舞的笔锋,宛若天上游龙,点画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字画。

“珊珊媚骨吴兴体”。

这句动人的诗句,将书写艺术与人的内在品格,巧妙地联结在了一起。

它似在告诉我们,如果要洞察一个人的心灵品质,不妨细细观赏他的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幼时,老师的红笔添画,常使我垂头丧气。

因为那些潦草涂改的字迹,暴了我懒散的习性。

老师曾经给我们看过一位科学家的大学试卷。

那是早已黄脆的稿纸,字迹却工整清秀,笔力遒劲有力,透露出执着求知的精神。

我凝视着那张试卷,仿佛看到一位少年身着白衣,在书桌前挥毫泼墨,他的眼中透着智慧与坚定的光芒。

而他日后成就中国航天事业的雄心壮志,也已隐约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世界级科学巨匠——钱学森。

而通过这张可见“字如其人”的试卷,得以一窥科学巨匠年少时的学术修养与人品性格。

书写,原来是这样神奇、

它不仅承载着文字信息,更是人的精神印记。

也许,我也该重视自己的书写,让每一笔都流淌出美好的品格,成为展现自我的独特“笔迹”。

襁褓中的新生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转折点。

那一年的上海,正是立体马路与石库门相互辉映的年代。

12月11日,在这座东方明珠上,一声啼哭划破了寒冬的宁静。

吴越王的后代、新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钱均夫喜获麟儿,取名钱学森

夫妻二人望着襁褓中的新生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荡的年代。

辛亥革命,如火如荼,时代洪流正在改变这古老的东方王国。

而学森的诞生,也预示着他注定不会是普通人。

学森生在名门望族,承袭着祖辈的学者血统。

他继承了母亲惊人的记忆力,又有父亲在教育界的渊源,这无疑是上天的伟大恩赐。

从小到大,学森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试卷工整如印刷体,草稿秀逸如飞龙在天。在课业上,他永远高居前茅,让同学们叹为观止。

“若问绝世天才,此君莫过于斯人!”

同窗如此赞叹道。

1932年,二十一岁的学森告别家人,踏上了留学之路。

在震耳欲聋的轮船上,他不时回望着渐行渐远的上海,心中满怀对祖国的牵挂之情。

异国他乡,学森不改刻苦本色。

他终获机会,进麻省理工学院从师,钻研航空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万里离乡背井,苦学治学志不移。”

麻省理工严格的学习,更淬炼出学森坚如磐石的意志品质。

钱学森的一生,就是学霸的一生,英雄的一生。

印刷体”试卷

一字一画见品性,科研创新在细节。

国立交通大学的同学曾回忆:“周围同学们都说,钱学森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心散和怠慢,哪怕仅仅只是一次小小的随堂考试,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那是南京的一个春日里,交通大学里,笼罩着一片肃穆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民国时期最高学府中的精英学子们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期末考试

“时间到,停笔!”

考场上,监考老师的声音划破了课室中的寂静。

学生们纷纷放下笔,有的抹去了额头的汗珠,有的还在检查试卷。

而坐在第一排的钱学森已经整理好了答案,他的神态从容淡定,丝毫不见慌乱。

秋日渐深,一行飞鸟掠过交大校园上空。

天高云淡,和煦阳光洒落大地。

夕阳余晖透过窗棂,给这间老旧的教室笼罩上一层柔和的暖色。

一张张试卷摊开在教授桌前,墨香扑鼻,仿佛还残留着考试时专注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书馆寂静中,金教授批阅着一份份试卷,笔锋游龙点画,飘逸飞舞。

其中一份试卷格外醒目,笔迹娟秀工整,字体规范一致,竟如同印刷体般整齐。

这是钱学森的答卷,一看就知他布局严谨,步步推进不带冗余。

金教授微微一笑,心想道:“字迹如飞白流水,构思精巧严谨,解题步骤分明淋漓,此子必成大器。”

一百分,这份试卷实在太出色了。

卷子发下去没过多久。

一位学生敲门而入,是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神色谦逊:“老师,这是我的水力学试卷,我发现书写过程中有一个字母错误,请求您调整成96分,以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金教授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原来这正是他给了满分的优秀试卷。

看着钱学森认真的眼神,金教授不禁心生敬佩。

一个追求完美的优秀学子,即使已获得高分,也能保有谦虚谨慎之心,这种治学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这是学森的水力学考试答卷,它在多年后成为了历史文物。

我们不禁为之赞叹——那工整的笔迹如同印刷体,整齐而富有力度。

图表标注明晰简洁,层层推进不带冗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字母符号都细细雕琢,显示出他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

纸上龙飞凤舞,墨香扑鼻,一张张试卷在灯光下散发着学子们的心血结晶。

钱学森的那份答卷,笔锋飘逸,构思周密,步步见精益求精的治学之道。

他字字笔画工整端方,丝毫不见匆忙草率。

细看之间,每个字母都雕琢考究,蕴含着对知识无比虔诚的敬畏之心,没有丝毫草率浮躁的痕迹。

这字如其人,刚健中见耐心,严谨中现睿智。

行云流水的书写,正是年少学子对学问涵养的最好注解。

看他沉静的眉宇,定会想起他在夜深人静时端坐书案,一笔一画铺排知识的景象。

会想起他聚精会神聆听课堂,筋描理地记笔记的模样。

会想起他专心致志钻研实验,不断推敲总结的样子。

在寂静的图书馆里,一页页翻阅参考资料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纸一份心,青春岁月化作墨的芬芳。

一笔一画,都透着年轻人对知识的虔诚追求。

这一份墨香满溢的试卷,见证了钱学森扎根向上的成长历程,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懈努力,以

治学精神照亮理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