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一共分为了三个战役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着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 第二阶段是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第三阶段是围歼杜聿明集团,其中让粟裕大将最打的吃力的就是第一阶段,原因就在于黄百韬虽然被困于碾庄,但他的部队没有像辽沈廖耀湘兵团那么慌乱,而是有序的进入防守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黄百韬

这是一种表现,其实还有一个层面,那就是黄白韬原本就是把碾庄当作一个战略支撑点,他是想让部队分批次的撤往徐州,估计他这也是吸取了廖耀湘辽西战败的经验,再者就是他看到了碾庄的优势,那就是里面有许多现成的半永久工事,而这些工事是因为历年来黄河泛滥,庄内经过大水冲刷,形成了好多台子 水塘和凹地。

同时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黄百韬兵团在被我军包围以后,手下的几个军快速的进入碾庄阵地,就好像提前演练过的一样,这些细节都充分的证明了黄百韬是有在碾庄和我军战斗的想法,然后在缓缓的撤向徐州,可他们没有想到我华野动作这么快,硬生生的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粟裕

除了这些天然的工事,还有国民党另一位将领李弥所构筑的永久工事,把时间往前推一段,当时是李弥部队驻守碾庄,黄百韬是驻守新安镇,当接到撤往徐州的命令以后,李弥本这有事快溜的想法,抛下黄百韬就跑了,不过他跑归跑,在跑同时也给黄百韬留下了许多物资,总算没有做的太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些条件,才使得黄百韬被我军包围以后,没有显得太慌乱,也觉得可以与我华野一战。

而我华野这边其实也出现了两个小失误,这也是前期造成比较大伤亡的原因之一,第一就是当时华野大部分官兵对于黄百韬兵团存在轻敌的现象,当时的华野四纵更是喊出了要干净利落的全歼敌人,这其实就有点与当时的敌情不符,有些官兵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恶仗,再就是我们的粟裕大将也忽略了敌人有天然和之前构筑的两种工事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基于以上这几点,才决定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难度系数比较高,虽然最后我们运用战术比较得当,全歼了黄兵团,但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伤亡了大约五万余人。

图片来自网络 探究真实历史 宣传正能量 无不良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