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贵校研一肖扬腾同学,于2020年6月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4年,该同学与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根据安排,肖扬腾同学近日将入住医院开始接受捐献前的预处理。希望贵方协助批准肖同学请假7天。以便顺利完成患者的临床移植,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前段时间,杭电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李柘柘收到了这张请假条,署名是吉安市红十字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意!”杭电批准了假期。4月30日,肖扬腾同学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也成为全国第174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就是适龄、健康的公民捐献出自己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原已衰竭或摧毁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过程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异于给面临生命危险的重症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的种子”。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来说对捐献者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对患者来说却意味着“挽救生命”。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接到红十字会询问是否愿意给一个小女孩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电话,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对别人来说却是事关性命。不需要时间来考虑。”肖扬腾同学说。

关于捐献过程,肖扬腾说:“相比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要折腾一些,因为要经过入库、配型、体检、动员、采集等一系列流程,我不怕折腾,因为值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中来,它带来的最大意义在于,会让更多人知道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什么,让大家明白,这就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肖扬腾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