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老话说:婆媳、婆媳,一对天敌。

从古至今,婆媳之间难以共处的事迹就不绝于耳,而婆媳关系的好坏,常常是一个家庭“幸福”与“不幸”的关键点。

就像我对门的邻居,自从她婆婆来帮忙带娃之后,几乎是小争执不断,大冲突频出,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物业还有街道办上门调解的场景。

后来因为确实“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加上也劝不住,物业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索性也不管了,任由着婆媳俩折腾,到最后没多长时间,听说小两口因为这些事情闹起了离婚,让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有反面案例,就有模范婆媳。

就比如疫情期间,那个驰援武汉的护士李施颖和她婆婆亢爱玲一样,就因为教科书级的婆媳关系,而登上热搜。

当初,李施颖毛遂自荐的驰援武汉,而和她在一起相处了12年的婆婆,为此陷入担心和忧虑之中。

为了了解儿媳的情况,亢爱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每天给儿媳发去一个66元的红包,并配上一段表达爱意的文字,只要看见红包被领取,她就知道儿媳是平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方式就像是婆媳俩的一种暗语,在无情的疫情面前,显得柔软动人。

其实,在如今老人帮忙带娃的“养育常态”之下,婆媳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

而我们只要仔细观察,那些婆媳之间相处融洽的家庭,大多都具备3个“强点”,尤其是最后一个更为重要。

到底是哪3个“强点”呢?接下来大家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第一个“强点”:婆媳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都很清楚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怎样做,才能避免婆媳之间产生矛盾?

下面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从心理层面,婆婆别把儿媳当作亲闺女,儿媳别把婆婆当作亲妈。

深以为然。

很多婆媳之所以总会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口角,就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太清楚,在表达个人想法的时候,太过激进,觉得对方是“妈妈”或者“女儿”,就可以口无遮拦、肆无忌惮。

但实际上,两个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也全由丈夫/儿子这个角色的连接。

所以很多时候,可能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话,对亲生闺女或者亲妈来说,无关痛痒,但听在婆婆或者儿媳的耳里,就难免多想,从而为产生冲突埋下伏笔。

在这个问题上,我很认可一位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家庭亲和理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一碗汤的距离”。

所谓“一碗汤的距离”,说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要有自己独立的住处,但是不要相距太远,最好是子女从自己家端给老人一碗汤,等到达父母家时,碗中汤不会变凉的距离。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升级和改良,而一碗汤的距离,也不光指的是一种物理距离,而且还是心理上的距离。

对应到婆媳关系上,就是说,不管是婆婆还是儿媳,要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有清楚的定位和认知,长辈要有边界,晚辈要有规矩,双方在相处时,要有分寸感。

所以说,在一个家庭中,只要婆婆和儿媳都能具备这样透彻的认知,那么无疑就是自身的强点和优势,在相处时,也才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第二个“强点”:儿媳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有人说:在一个家庭中,女性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永远是她最大的底气和退路。

是啊,当女性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单单可以自由支配和选择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且还不必为生活的琐事妥协。

这种经济上的自主性,在提升女性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让她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更加的从容和坚定。

就像亦舒说的那样:

作为女性,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到应该争取什么。

在我的周围,就有这样一位女性朋友,隔三差五就全国到处去旅游。

有次我就问她,你天天出去玩,孩子交给公婆带,不怕他们心里有意见吗?

结果她说了一句话,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她说:提啥意见?他们老家的房子都是我出钱给盖的,有意见可以保留。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财大气粗。

其实,很多时候,婆媳之间,产生地位差别的根本因素,就是两个字:经济。

但凡儿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为这个家庭添砖增瓦,那么从心理层面来说,就不会觉得“矮人一头”,而婆婆自然也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朝下俯视。

虽然说的很直白,但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扎人真相。

就像很多全职妈妈说的那样,自从在家全职带娃之后,每次跟老公伸手要钱,都觉得抹不开面子。

这还是夫妻之间,要是发生在婆媳身上,就更能体现出“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好处了。

所以说,那些就算有了孩子,也能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儿媳,往往在家庭里的话语权就更多,而自身价值感,呈现的就更加淋漓尽致。

而经济实力,就像是儿媳身上的一层厚重的盔甲,就算有时和婆婆发生一些不愉快,也不至于在经济问题上而争执不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第三个“强点”:丈夫/儿子的情商高,能够充当润滑剂

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儿子这个角色至关重要,他是把妈妈和妻子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连接在一起的根源。

所以,如果丈夫/儿子的情商足够高,能够在妻子与妈妈之间,充当关系调和的润滑剂,那么这个家庭,以及婆媳之间,就会相处的很融洽。

就比如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高手”朋友。

有次我跟他闲聊,我说你媳妇跟你妈,怎么相处的这么好?

他就告诉我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们彼此都感觉到,对方很在乎她。

举个简单的例子:

他妈妈生日,作为儿媳肯定很少有记得婆婆生日的,于是,我这位朋友就会自己提前准备好礼物,然后再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紧接着让妻子把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

当然,到这里还没结束,之后他还会特意在自己妈妈面前,讲述妻子挑选礼物时的认真和细心,自己都忘了亲妈的生日,结果还是儿媳比自己这个亲儿子都靠谱。

一番话说下来,把妈妈哄的喜滋滋的,逢人都说儿媳懂事孝顺。

等到自己媳妇过生日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操作。

几年下来,婆媳俩都慢慢惦念着彼此的生日,也都记得对方的好,到现在根本不用朋友插手,婆媳俩也都会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情。

不得不说,朋友的这种“高情商”的操作方式,确实很有效果。

其实在我看来,婆媳关系好不好,儿子/丈夫这个角色,才是起到根本作用的人选。

丈夫若是对妻子敬重、爱护、疼惜,公婆自然也会高看一眼儿媳。

而儿子若是对自己母亲孝顺、感恩,妻子也会有样学样,以这种方式对待婆婆。

遇到问题时,也只有丈夫/儿子这个角色,能够串联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从中斡旋,才能让彼此都打开心结。

所以说有一个情商高的丈夫/儿子,不单单是解决婆媳矛盾的“强点”,也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婆媳之间,若是宿怨不断,则家不宁,若家不宁,则人人都苦。

是啊,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老人帮忙带娃的情况,一旦婆媳之间产生各种争执和冲突,那么对于孩子的未来,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运转,都将带来无限的阻碍。

所以,既然能成为一家人,那么在相处的过程中,就少一些责怪埋怨,多一份理解和付出,只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心往一处使,那么日子,又怎么会过不好呢?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婆媳之间相处融洽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