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1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美军首先组织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沿西线水原等地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防线实施进攻。美军充分贯彻了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制定的“磁性战术”,每天以小股多路兵力发起试探性攻击,发现中朝军队阻击即主要以火力进行压制,并不断试探我防线薄弱部位。

经过威力侦察后,从1月18日起,美韩军又以小股兵力向东线原州一带作试探性进攻。其时中朝军队粮弹已消耗大半,正逐次向北转移,美韩军因此先后占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等要点。这时,李奇微已察觉了我军的弱点,随即集中手上掌握的地面部队共5个军 (军团)18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25万余人的兵力,在由西向东的200余公里防御正面全线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这次吸取了教训,一反前几次战役中多路分兵、快速推进以致造成序列混乱、孤军突出的做法,而是将美军与韩军混合编组,加强特种部队,发挥机械化优势,并采取了主力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火力开路的战法,竭力保持完整的战线,不给志愿军施展擅长的穿插分割战术的机会。同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举出动,对中朝军队的后方运输线实施猛烈轰炸,截断其向前方的补给,以配合正面部队进攻。

针对突然严峻的形势,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副司令员邓华、韩先楚等人进行商议,决定调整部署,在西线顶住敌人,主力转移到东线实施反击,集中兵力粮弹形成局部优势,力争在运动中歼敌几个师,打垮敌军右翼,从而扭转战局。不过这样一来,担任西线防御的志愿军第38军、第50军等部将面临敌人优势兵力火力的巨大压力,形势非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缓解敌人对西线我军的压力,彭德怀决心在整个战役反击开始前,先动用已经到达预定出击位置的志愿军第42军,在第38军1个师的配合下,歼灭前出到砥平里的美军一部,解除孤悬汉江南岸列阵的第38军之翼侧威胁。

砥平里是战线中部美军一个较为突出的据点,由美2师23团及法国营、炮兵营和坦克中队防守,总兵力6千余人,构成了环形防御圈,火力较强,并能得到空中支援。由于战场情况复杂,志愿军方面得到的情报不准确,误判断防守砥平里的敌人只有战斗力不强的法国营、荷兰营等不足4个营兵力,只构筑了一般野战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4日凌晨,在攻击砥平里战斗只剩下两天的时候,彭德怀又接到上级指示和新的情报,意识到砥平里的敌人不只是法、荷军,美2师23团也已进驻,敌人兵力火力较强。而且砥平里后方还部署有美24师,距离不远,可以前出驰援。这就不好打了,仅靠第42军力量发起攻击,估计一晚上不能解决战斗,且缺乏足够打援兵力,出击不具备充分的把握。因此,彭德怀果断改变决心,停止原定2月6日晚攻歼砥平里之敌的计划,部队作充分准备,等待东线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第66军集结完毕后再统一实施反击。

这样,著名的砥平里战斗就放到了东线横城反击战之后,而主攻的志愿军部队也由第42军换成了第40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