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旬,抗美援朝战争的焦点集中到了中部战线上甘岭地区。此处位于半岛“铁三角”顶端,西侧是平康谷地,东侧是制高点五圣山,上甘岭是个小村庄,位置在五圣山南侧前沿,对面是美韩联军的防区。

五圣山地势险峻,南可俯瞰美韩联军在“铁三角”底部金化地区的防线全纵深,成为横亘中部的战略屏障。而上甘岭本身无甚险要之处,其附近有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成为第15军阵地前沿的突出部。这两个阵地在志愿军之手,可楔入美韩军防线,威胁金化以北交通,是重要的战术支撑点;如在美韩军之手,则可直接向北进攻五圣山,威胁志愿军在五圣山至平康谷地的防御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第15军归第3兵团指挥,配置在中部战线五圣山、西方山、栗木洞、佳岘里地区,以防止敌人向平康方向和五圣山方向突破。遵照志司和兵团指示,第15军首长决心坚决固守基本阵地各主要支撑点,不惜与敌展开反复争夺,以大量杀伤敌之有生力量,粉碎其进攻图谋,为停战谈判创造条件。

针对当面美韩军和兵力部署及动向,第15军预先制定了一次战役粉碎敌人3到4个师进攻的计划,据此进行部署。根据地形和敌情判断,认为敌向上佳山、西方山、平康谷地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大,因为这里地形比较平坦,有公路相通,便于美军机械化部队机动突进。因此,相应加强了该方向的防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5军在防御正面展开3个步兵师,以44师(配属29师87团)担任军右翼主要防御,防止敌人从上佳山、西方山和平康方向突破;29师(欠86、87团)为中部防御,守卫芝村至灵台方向;左翼为45师,负责灵台至佳岘里一线防御,防止敌人从上甘岭、菊亭岘向五圣山方向突破;29师86团担任军预备队;炮兵力量主要配置在右翼方向。

在阵地构成上,第15军要求一线各部队建设主要支撑点时构筑坑道一至二条,排阵地有较大坑道或屯兵洞,班阵地有小坑道或掩蔽部,均配置明暗火力发射点、堑壕、交通壕等工事,储备有相当数量的弹药和作战物资,以及能维持一周的主副食、饮水等给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总体上看,第15军的防御体系是针对美韩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而构建的,并能适时得到兵团预备队第60军(后改为第12军)的支援。其防御重点位于右翼平康方向,主要炮兵力量也配置在那里。然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另辟蹊径,不攻利于突击的平康谷地,却将易守难攻的五圣山方向作为打击重点,第一步先夺取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这样一来,美韩军与志愿军第15军的激烈碰撞就难以避免了,演变成了持续43天残酷争夺的上甘岭战役。这一战也成为第15军浴血辉煌的新起点,而联军的朝战英雄范佛里特则走向了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