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在东西两线出动了50多万部队,沿着700公里正面发起数十路突击。然而越北地区自然地理十分复杂,山高林密,坡陡谷狭,竹草遍布,道路稀少,雾浓雨大,河溪纵横,对于大兵团展开和机动非常不利。因此,古往今来想征服这片地区都非常困难,北方强大的军队往往都在越北丛林铩羽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越军打了30多年仗,部队中老兵非常多,普遍技战术和运用武器的能力娴熟,作战经验丰富,特别是适应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环境,相当难对付。而解放军参战部队已经20多年未经战火,团以下干部都无战斗经验,也无指挥本级部队的经验,仅靠一个多月的临战训练紧急补充各种战术知识,可以说是临阵磨枪上战场。

这样便容易理解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小上千次战斗中,很多都是解放军指战员运用轻武器同越军混战,双方成百上千名士兵捉迷藏式地在山上山下追逐厮杀,机动迂回,甚至迎面相遇。在这样的战斗中,往往要费尽力气才能打到对手,要歼灭一个敌人是很难的。从战史中就能看到,一场激烈战斗下来双方伤亡了几十人,另一场激烈战斗下来双方又伤亡了几十人,伤亡能达到上百人的那都是比较大的战斗了。要想找伤亡千人以上的,就已经快到战役级别了。与一战、二战这样的动辄伤亡成千上万相比,对越战争实在是打得有点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事非经过不知难。当年幸存下来的老兵都知道,在越北地区山地丛林里打仗,其残酷性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甚至有过而无不及。仅就后来解放军参战部队人手一颗“光荣弹”而论,这个分量就已经令人望而生畏。

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新兵马强》,片中在最后组织撕口子战斗时,连长给战士马良介绍对面就是号称“第三军事强国”“飞虎团”的尖刀连,这次非要和他比个上下高低不行。后面果然是一场恶战,全连在攻击时伤亡很大。马强机智勇敢地利用地形向前跃进,单骑杀入越军阵地,经过一番洞内厮杀后消灭了敌人,夺下了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连长这时已打红了眼,不停劲地用机枪向洞口射击,没有注意到马强的摆手和呼喊。急中生智之下,马强脱下衬衫做成白旗打出,连长带着战士们一涌而上,“活捉”了一脸顽皮的新兵马强。

这就是我们的英勇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