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2024申请季,美本方面,上海民办平和双语学校共计收获5枚藤校录取;5枚TOP10录取,37枚TOP20录取以及199枚TOP30录取。从整体录取情况来看,去年收获校史第二枚哈佛、8枚藤校的平和今年录取结果明显不如去年,大面积“缩水”,尤其是在TOP20录取缩水严重。

在英本方面,2024届毕业生共计收获5枚牛剑预录取,其中剑桥1枚,牛津4枚,相比去年的额16枚牛剑录取,缩水68.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4日,平和IBDP官方公众号发布了2024届毕业生录取结果,详细如下:

美国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录取:平和2024届毕业生约210人,早申+RD收获199枚Top30综合大学录取,其中早申约38枚(去年67枚),RD约161枚,收获藤校5枚,Top10大学5枚,Top20的大学37枚,TOP30文理学院54枚。平和 很多 学生手握多枚TOP30offer,比如今年RD被哥大录取的D学生,同时收获莱斯、UCB、UCLA、UCSD以及南加大共计6枚TOP30大学Offer;RD被UCB录取的X学生,同时还收获UCLA、圣路易华大、北卡教堂山以及UCD、UCSD以及南加大共7枚TOP30录取;RD被UCB录取的W学生,同时收获南加大、UCD、UCSD以及弗罗里达大学共计5枚TOP30录取等等。

结合官方给出的数据,可以预估出今年平和学生TOP30录取率约为42%左右,还是在UCD和UCSD双双挤进TOP30的情况下。特别是UCD新晋TOP30之后,申请和录取人数飙升,今年录取中国学生2500多人(去年录取1530+人),平和收获64枚录取,录取率约为31%(以美本申请人数210计算)。UCD作为今年TOP30大学最容易申的一所,其他国际学校如 北实验81枚录取,录取率超60%,世外54枚录取,武汉英中55枚录取, 所以,今年TOP30录取结果统计好像意义并不大,而如果去掉UCD的录取人数平和学生TOP30录取率约为3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校录取:2024年平和IBDP共收获5枚藤校录取,分别为宾大*2、哥大*1、康奈尔*2,去年为8枚(包含1枚哈佛,1枚宾大,1枚布朗,1枚达特茅斯,2枚哥大,2枚康奈尔),对比去年缩水37.5%,而且也少了“大藤”的光环;2022年藤校录取总数为1枚:康奈尔*1;2021年2枚:康奈尔*2,2020年3枚:康奈尔*3。相对2020-2022年藤校录取只有康奈尔的情况下,近两年平和在藤校的录取上已经跃升了一个台阶。

Top10录取:2024年平和共收获5枚TOP10大学录取,去年为13枚,2022年为10枚,2021年为5枚,相比去年缩水61.54%,对比2022年缩水50%,与2021年持平。在TOP10大学中,平和连续8年收获西北大学录取,其中连续5年收获2枚及以上offer。平和去年TOP10录取为13枚,2022年为10枚2021年为5枚。对比2022和2023两个申请季,今年平和TOP10减少的录取主要来自约翰霍普金斯(今年0,2023年4枚,2022年3枚,此前连续5年收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和芝大(2024排名跌至第12)以及哈佛和加州理工、杜克等录取。

Top20录取:2024年平和共收获37枚TOP20美国大学录取,去年为45枚,2022年为32枚,2021年为25枚,相比去年缩水17.78%(2023年比2022年上涨40.6%),对比2022年上涨28%。在TOP20大学的录取中,平和在UCLA的录取数一直比较稳定,连续5年录取人数一直保持在10枚及以上(近3年均为10人)。UCB今年涨幅较大,共计录取12人(2023年录取3人)。去年平和约182人申请UCB,188人申请UCLA,如果换算成录取率,那么平和学生UCB的录取率约为6.60%,UCLA的录取率约为5%左右。平和连续5年收获芝大录取,不过今年只有1枚,去年3枚,2022年2枚,2021年1枚。

Top30录取:2024年收获Top30综合大学199枚,去年为147枚,2022年为138枚,2021年为158枚,今年相比去年增长52枚,增长主要来自UCD,共计收获64枚录取(去年位列第38,录取48枚)。今年TOP30录取看似上涨,其实主要来自加州录取大户UCD(64)和UCSD(20)的录取,两所UC大学今年双双进入TOP30(位列第28),如果减去这两所UC校的录取,平和TOP30录取只剩下115枚,如果再加上NYU录取(20),今年“TOP30”录取人数为135(与去年TOP30院校一致,便于直接对比)相比去年稍微缩水8%,大家看TOP30录取一定要结合学校一起看,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对比。

今年录取降幅最大的是北卡教堂山,去年收获22枚录取,今年只有10枚,足足减少12枚南加州大学,去年录取30枚,今年只有23枚,减少7枚密歇根安娜堡去年4枚,今年只有1枚,减少75%;圣路易华大去年录取6枚,今年只有3枚;增长明显的学校包括UCSD今年录取20枚,去年录取2枚,弗罗里达大学,今年录取21枚,去年7枚,增长14枚;弗吉尼亚大学今年录取9枚,去年录取5枚;埃默里大学去年0枚,今年3枚。其他学校变化不大,如CMU 去年录取9枚,今年录取8枚;莱斯大学去年录取3枚,今年录取4枚;范德堡大学去年录取2枚,今年也是2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州系大学:UCLA今年录取10枚,连续三个申请季录取数均为为10枚(2022、2023、2024),2021年14枚,2020年25枚,2019年2枚,2018年13枚,2017年11枚,除了2019年之外,录取人数一直很稳定;UCB今年录取12枚,去年3枚,增长9枚,2022年为10枚,2021年为4枚,2020年2枚,2019年1枚,2018年3枚,有着明显的波动,好像有“大小年”UCD今年录取64枚,去年为48枚,2022年为54枚,2021年为56枚,2020年为29枚,近4年录取人数稳定在50枚左右UCSD今年录取20枚,去年为2枚,2022年为11枚,2021年24枚,2020年32枚,今年增幅最大,增长约10倍;UCSB今年录取14枚,去年录取8枚,2022年录取4枚,2021年录取45枚,2020年录取18枚,变化较大。平和学生在其他大学录取相对缩水的情况下,加州大学的整体录取逆势上涨。

文理学院:平和今年Top30文理学院录取共54枚,去年为60枚,2022年51枚,2021年为50枚,和去年相比,平和今年文理学院录取人数虽然略有下滑,但整体变化不大,平和学生对文理学院的认可度和热情依然很高。

英国方向,今年牛剑共计录取5枚,去年为16人,2022年为7人,2021年7人,2020年3人,对比去年下滑68.75%。在美本录取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有更多头部的学生选择了英美联申,但录取结果似乎并不理想。今年平和英国G5 大学录取68人,去年79人,2022年为93人,2021年为100人,整体降幅较大。

相对于去年的“惊艳”,今年的平和逐渐回归常态,虽然TOP30录取整体上涨35.9%,但主要增长来自新进入TOP30的UCD录取,可参考意义并不大,无论从藤校、TOP10还是TOP20录取,平和相比去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藤校和TOP10录取,相比去年缩水超37%和60%,TOP20也下降超17%,在生源人数和质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之下,美本录取结果的差距印证了美本录取的玄学。如果说平和一直是TOP30中的“腰部”学校录取较好,但今年TOP30靠前的一些大学录取也出现缩水,而且据说今年平和的生源是质量相对较高的一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平和今年的录取数据,可以发现:

1.TOP10以及藤校录取中国学生整体变化不大,但收获录取的学校每年差异很大即使头部的国际学校也是如此。 去年上海平和录取霸榜,今年上海包玉刚明显略胜一筹,世外也表现不俗。美国大学并没有明显缩招中国学生,有些大学扩招,有些大学缩减,但幅度都不大,整体上基本与去年持平录取结果好,不能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只能说本届生源更优异,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但是每年的榜单千差万别。 即 使在 平和 ,依然不能保证孩子100%被TOP30录取,大家既要看录取人数,也要看申请基数,平和的TOP30录取也不超过50%。

2.加州系大学在国内的录取人数已经“止跌回升”。平和虽然今年TOP20录取整体缩水,但UC系大学录取应该是近4年以来相对较好的一年,无论是升至TOP15的UCLA和UCB,还是跌出TOP30之外的UCSB,录取人数均比去年上涨。这说明UC针对中国学生的缩招基本上已经见底,后面几年将不会再出现大幅缩招的现象,甚至会逐渐触底回升!

但申请UC一定要注意同校竞争,美国大学在每所学校的招生相对有限,平和差不多92%以上的学生都会申请UC,但从录取结果来看, UCB在平和的录取率只有6.6%;UCLA更低,今年只有约5%;今年在国内“狂录”2500多人的UCD,平和学生校内录取率也不过是35%左右;UCSD录取率约为10%,而官方数据显示在2022年,平和却有211人申请UCSD(仅录取12人);UCSB更低,只有约7%,几乎和UCB持平,所以申请UC选校要尤为谨慎,不要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3.早申是尽量避免“”同校竞争”最好的机会。尤其在学生体量较大的国际学校,比如平和,比如深国交,比如北实验,很多孩子面临的第一道坎便是同校竞争,,你知道有多少人和你申请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专业?如果申请同专业的学生的申请条件比你的孩子要好,那么同样在RD阶段孩子申请重复学校的概率很高,很可能是赢者通吃,你的孩子则可能面临“全聚德”。而且申请的录取率也相对较高,今年平和5枚TOP10录取,比如宾大、西北,一半都是通过早申获得,今年TOP30录取,也差不多有40%左右来自早申(包含UCD)

4.头部的国际学校,拼的是孩子的毅。尽早找到孩子的“特质”,持续深度的投入,才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法门。学术和GPA是门槛(这个是前提,如果成绩都达不到名校录取的门槛,那么活动也毫无意义),在保证成绩的同时个性化才是真正的优势。不只是美本申请越来越难,目前多数学校依然标化可选的情况下,美国大学招生官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做,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选出最优秀的申请者。

标化考试高分人数越来越多,软性背景就显得更为重要。未来美本申请更看重学生软性背景和选择课程的难度,分数次之,设定短期目标确立长期目标,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提升。此外,文书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在各种考试成绩造假新闻层出不穷的现在,优秀的文书绝不是申请季3-4个月能准备好的,大文书讲述孩子的成长经历,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小文书的素材积累也建议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在热爱的领域里深入思考,点滴积累,才能体现独特性。同时,平时也要注意阅读和写作的培养。

5.避免孩子在留学机构扎堆。很多平和家长喜欢跟风选择机构,或者根据孩子同学的家长推荐选择同样的机构。上海和北京一些知名的机构深耕“包世平”,甚至有些有些机构直接被学校“推荐”,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同校学生扎堆而产生的申请材料同质化问题。这些机构重点深耕某一国际学校的学生,虽然录取结果不错,但基本上都是几名头部学校打下的榜单,大部分孩子沦为陪跑。

据我所知上海某头部国际学校推荐的某家机构,每届学生高达130多人,学生TOP30录取比学校的录取都低。一名顾问尤其是文书顾问,同时服务同一学校的近20-30个学生,就是想做差异化,也根本做不到啊,录取结果可想而知!理想型的机构不是对某所国际学校的特点乃至学生了解有多深,而是要对美国大学及不同专业特点及录取偏好有多熟知,对孩子的个性化理解和申请路线的把控是否匹配。

6.选校策略尤为重要,从平和孩子每年录取学校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二。前面已经提到了同校竞争,因此选校与申请策略密切相关,此外美本选校要注重与孩子匹配,某种程度上,孩子所树立的申请人设和文书中展示出来的个人特质,也是名校看其是否与学校匹配的重要因素。从往年的美本录取情况来看,美国顶尖大学除了“分控”之外,同时关注学生在学术成长、求知探索、社区参与度等方面与学校的匹配度,美本申请之难,难在匹配,最不缺的“包装”,刻意迎合,比如曲线救国,选择“冷门专业”,大概率会越来越难。

7.做活动不要人云亦云,跟风而上,竞赛和科研、夏校都不是必需品。功利心要不得,也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擅长,都想试一试,浅尝辄止要不得,更不要仅仅为了申请去做活动,申请季需要把孩子在活动背后真正的自己展示给大学,这需要有真正的热爱,持之以恒,投入较大的精力,还要学会平衡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去年平和被哈佛录取的孩子,双簧管演奏坚持了8年,而更多被TOP10和藤校录取的孩子亦是如此,需要高效的投入和持续的专注,短期利益要服从长期利益。

活动深度比数量更重要,注重参与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特别是在组织中的领导角色以及深入思考。参加什么活动不重要,重要的学生能回馈给这个社团或组织、社区什么东西。活动不是看孩子最后取得的结果,每一个阶段孩子付出努力的任务都会有作用。全面夯实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思辨能力,操练性格与品格。

8.最后,不要迷信各类“民间”榜单。今年统计榜单的公众号特别多, 榜单五花八门,数据参差不齐,比如今年知名公众号统计的平和录取榜单和平和官方发布的录取结果有很大出入,平和今年并没有JHU录取,某公号则有机构提交JHU录取;平和共计3枚西北录取,其仅统计2枚,还有一些公众号统计更是乱七八糟,NYU已经跌出TOP30之列,芝大也跌出TOP10,而很多榜单依然把芝大和NYU算作TOP30和TOP10录取统计。

此外,每年放榜结束,看到一些平和学生扎堆的机构在分享平和的录取成功案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看名校录取案例可以,但更要看失败的案例。孩子想要被美国 TOP30名校录取,就不要想着套用“模板”,不要被机构的讲座“忽悠”,只有家长最了解孩子,要因地制宜,根据孩子背景条件,支持孩子走出来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美国TOP30名校招生数量有限,录取背后是孩子和家庭、学校、顾问多方长久的努力、执着的付出和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不要想着走捷径,热爱与努力才是唯一的捷径。低龄家庭选择国际学校,一定要要注重匹配,很多头部学校的非头部孩子,光环加持,但进退两难,合适很重要,如果要看某所学校的录取,尽量看3-4年的录取结果来综合判断。

添加Jam爸爸微信

进入美本、美高家长群

Jam爸爸建议阅读

Jam爸爸教你选机构:

58

14.

15.

选校参考

欢迎置顶公众号,留言、分享、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