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两条刷爆的新闻。

新闻一: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人均花费约566元。除了网红热门城市受欢迎外,随着各地基建完善及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县域旅游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新闻二:

中国游客“横扫”日本,人均消费近30万日元——近日,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34年来新低。五一假期,又有一批赶赴日本购物的旅游大军,玩玩玩,买买买。

这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的同意很明显,说明国内游是“穷游”。

单看数字,的确如此,国内游人均566元,日本游人均合人民币14000万元。国内的首善之地北京的人均花费也不过1156元。

跟2019年相比,旅游总人数大幅度提升,但人均消费反而不及2019年的603元。

为什么人均消费还不及2019年?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县域旅游”分流了一批游客,县域旅游消费拉低了平均花费。

我觉得“县域游”没有什么不好,省钱省事还休闲。

至于日本游,本来就是“购物游”,购物消费与旅游消费叠加,所以人均消费要大很多。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国内“穷游”的那拨人真的去了“日本”,大概率也会自动地升级为“富游”——不是拿不出钱来,而是看那钱花得值不值。

无论我们多么不喜欢日本,我们都要承认日本还是一个很多人认为值得花钱的旅游目的地。这跟民族情绪无关,每个普通民众都有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权利。

天天跳起来骂小日本的人也有这种权利。

我去日本旅游时,除了觉得东西有点小贵以外,最大的感受是,放松,一切都非常放松,不担心坑蒙拐骗或者吃了拉肚子。

用一个比较有逼格的词儿说,是“松弛感”。

在自己的地盘,越花钱越紧张,生怕在哪里被一刀宰成了大冤种。

在日本一般不会有这种担心——除非你碰到卖你东西的是另一个华人。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