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的中越边境老山轮战中,解放军南京军区第1军开赴前线,执行坚守防御任务。在半年作战过程中,该军指战员克服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保障困难等不利因素,在昆明军区前指的正确指挥和边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共抗住越军22万余发炮弹袭击,粉了敌9次营团规模、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牢牢守住阵地,并对敌进行了三次阵前出击作战,拔掉了敌人28个据点,共计毙伤俘敌5007人,缴获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一批,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之嚣张气焰,打出了我之国威军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有30多年的作战经验,战术狡诈,擅长山地丛林作战,是东南亚的一支劲旅。第1军之所以能力挫强敌,打出优秀战绩,是付出了艰苦努力的。他们针对越军的作战特点,不断研究新对策,敌变我变,无论抗反和出击,都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打法。战后进行经验总结,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是采取积极措施,防炮击、固阵地。我军进入阵地后,遭到越军频繁炮击,导致前沿阵地工事损毁大部,部分阵地出现了打无坚固依托,藏无可靠工事,走无隐蔽通道,生活无安定处所,物资前送、伤员后运困难的被动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军首长组织部队利用战斗间隙抢修工事,使阵地形成了以短洞、掩蔽部为骨干,以堑壕、交通壕、盖沟相连接,大小明暗工亊相辅助,坚固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经过努力建设,达到了人员有防炮洞,枪炮有发射工事,弹药有储存库所,班排有掩蔽部,能藏、能打、能战斗、能机动、能生活的较为全面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采取相应对策,制敌偷袭。越军为了侦察我方情报,疲惫我阵地人员,消耗我有生力量,改变了过去小批次、小目标的偷袭战法,而对我前沿阵地进行长时间、多批次、大批量的偷袭和袭扰。针对敌人战术手段的变化,我军相应进行反制,采取设网反偷袭,以障阻偷袭,以偷袭反偷袭,以火力制偷袭等战法,使敌人的百余次偷袭、袭扰均未得逞。

三是多种手段并用,粉碎了敌人的堑壕延伸战术。越军数次反扑惨败后,为了挽回败局,改取承袭自我军的所谓“堑壕延伸战法”,大兴土工作业,在我阵地前沿、翼侧、结合部构筑了前后贯通、纵横交错数十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与我阵地形成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企图达到逐步蚕食我阵地之目的。为了粉碎越军的企图,我军组织力量査明敌之堑壕分布情况,尔后采取活用炮兵打、巧用精兵炸、暗设障碍阻,以壕对壕、夺占要点等手段,打得机智灵活,彻底挫败了敌分割围逼我阵地的企图,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变换运用不同招式,灵活打击敌人。在战术手段运用上,我军做到了兵无常势,根据敌情、我情、地形的实际,将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出敌意料,反常用兵,陷敌于攻防不相顾的被动境地,保障了我军抗反和出击作战的胜利。同时,有效运用炮兵火力优势,采取以小制小、以大压中、集中袭击、冷炮“拔钉”的战法,有力压制了越军的火力,大量歼灭敌人,支援了步兵的坚守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