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撤军阶段。在西线云南方向,为保障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1军主力安全回撤,陆军第31师命令步兵91团加强兵力火器组成加强团,奔袭消灭盘踞在班绕散地区的越军一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赢得此次战斗的关键,是要迅速拿下班绕散之敌的核心阵地无名高地,使我主力能直插班绕散村寨,分割包围并歼灭敌人。这个无名高地位于班绕散西南侧,呈东西走向的一条山梁,宽150米左右,长约1000米,坡度比较陡峻,由西向东延伸着5个小高地,山梁连接处非常狭窄,部队运动困难。

无名高地的北侧、东侧树林茂密、杂草丛生,仅有一小条道蜿蜒上山,其南侧、西侧的树林杂草已被越军砍光烧尽,清理出了比较宽阔的射界。整个无名高地的地形宛如一串糖葫芦,必须一个一个拔掉,利于越军防守,而不利我军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名高地是越军班绕散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其得失关系整个战斗成败。守敌为越军莱州省地方部队741团1营营部带1个加强步兵连,兵力约160余人。越军根据无名高地的地形构筑工事,在山腰至山顶不到400米的距离上构筑了五道堑壕,有百余个土木质结构的暗堡和掩蔽部。其中掩蔽部位置隐蔽,上面覆盖三层圆木,厚几十公分,再被覆1米多厚的积土。一般有两个出入口和两个以上的发射孔,与地面平齐,极难发现。各工事之间均以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壕相连接,伪装严密,防不胜防。

越军在无名高地上配置了82迫击炮3门、82无坐力炮2门、60迫击炮3门、40火箭筒3具、轻重机枪11挺、高射机枪6挺,这个火力配置已经超过了1个步兵营标准。越军根据阵地构成分层配备火力,形成步、机、炮相结合的交叉火力网,严密控制上山通道。在便于接近的地段,还埋设有数量较多的防步兵地雷。越军在阵地内贮存大量粮弹,能打能藏能生活,企图凭借山险,依赖工事,阻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打这样设防坚固的无名高地,步兵91团尖刀连准备不足,连连受挫,伤亡较大。之后该团调整部署,集中团属100迫击炮4门、加强的友邻部队100迫击炮4门、营属82迫击炮8门,共16门火炮,组成临时轻便炮兵群,占据有利阵地,直接以火力支援尖刀连战斗。

在团首长统一指挥下,轻便炮兵群与步兵紧密配合,巧妙射击,以集中猛烈的火力压制和消灭敌人,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一举攻占无名高地。战斗中轻便炮兵群共发射炮弹1786发,支援步兵毙敌少校营长以下151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