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1月,不顾中方严正抗议,立陶宛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随即,中方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立陶宛总统提议“台湾代表处”应改名,以稳定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那么,这三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立陶宛的这一表态,台当局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一、矛盾频发的中立关系

立陶宛曾是前苏联的组成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之一,俄罗斯的邻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因为“童年阴影”,近年来的立陶宛亲近西方阵营,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当僵硬,近日立议会更是批准向乌派兵,简直比美英等“大国”都表现积极。

而众所周知,当下的中俄关系非常亲密友好,西方阵营也始终试图通过各种方法遏制中国,包括但不限于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

立陶宛也再次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中立两国签署《建交联合公报》,此后的交往总体来看也还算平稳。

但在2020年底,立陶宛第18届政府上台后,便小动作不断,“反华”意图明显。

2021年5月,立方就妄称我国的新疆政策是“种族灭绝”,并指控中方意图“分裂”欧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7月,立方同意台湾在立陶宛首都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某高层还扬言:立陶宛不担心中方制裁。

对此,中方多次与立方交涉,表达严正抗议。但立方不为所动,同年11月18日,立陶宛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公然挑衅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当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布证明,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但立陶宛并没有就此安生下来。

2022年8月,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窜访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随即对瓦伊丘凯维丘特采取制裁措施,并暂停了同立陶宛交通领域的合作。

在这个时候,立陶宛还不罢休,公然要求中方撤销这一决定,并厚脸皮称:“中国的单方面决定是没有道理的,违反了国际法和立陶宛的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再次扬言,他将继续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在立陶宛活动。

如此“死不悔改”,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本月7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却公开表示:“在稳定对华关系的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更改‘台湾代表处’名称。”

这是终于要“认怂”了吗?

二、中立关系何去何从?

事实上,早在2022年1月,瑙塞达就曾说:“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代表处’是一个错误。”并表示自己事先并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要讲一下,立陶宛的政治体制是“半总统制和议会制”,总统的行政权力是有限的,但外交是在总统的权力范围内的。

因而在大多人看来,瑙塞达称自己“事先不知情”,应当只是托辞,他没有阻止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的立场也摇摆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他的观点是,他不反对台湾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但这种代表处不能有外交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1月,曾扬言“不怕中方制裁”的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放低了姿态,婉言表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想要完全排除中国是不可能的。”

她还提出希望能早日恢复对华贸易。

为什么她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莫奈特坦言,中国对立陶宛的制裁产生了不小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贸易领域。

中国市场向来是各个国家眼馋的一块“肥肉”,谁都想要分一杯羹,立陶宛的对华贸易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中方外交降级后,立陶宛的对华出口额大幅下跌,立陶宛承受了巨大损失,因而立陶宛的工商界人士和农产者对此强烈不满。

并且受中国国际地位影响,其他国家的许多投资者也对立陶宛市场失去了信心。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立陶宛政府很难像当初那样强硬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日,瑙塞达强调,为“台湾代表处”改名可以释放出对华外交关系正常化的信号,是当下的必要之举。

对此,民进党当局急忙站出来“挽尊”,称这是选举期间的言论,之后新政府未必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算立陶宛真的要改,也必须与台当局协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陶宛在这一问题上的选择或许影响到中立关系未来的走向,但愿它能够“弃暗投明”吧。

参考资料:

立陶宛总统提议“台湾代表处”改名,“以稳定对华关系”

立陶宛要求中方撤回制裁,外交部回应:敦促立方认清是非

立陶宛经济部长:不可能完全排除中国,希望能恢复对华贸易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