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平台上老年人多,总之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回忆过去,而且围绕关键词“挨饿”分成了两派,一派说那时候没挨饿,一派就说挨饿了。

这些老年人,基本在60岁以上,多以男性为主。他们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视频,很少有图文。从其视频展现的环境来看,有的是城里人,有的是农村人。

最近看到一位账号为“杨明精神”的视频博主,看起来有七十左右吧,粉丝有四十万之多,他近期就一直在说过去三十年的事情,回忆那个时候挨饿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通过读书,以及查找资料,我知道这位博主说的话不假。当然,那个时候也确实不是人人挨饿的,肯定有少部分人确实没挨饿。所以,有人说没挨饿,其实也不算假。

我虽然没有挨过饿,没有亲眼目睹老一辈挨饿,但是从老一辈的生活习惯中,确能真切感受到他们挨过饿,而且能感受到他们被饿怕了。正巧看到两位网友的留言,勾起了我对老一辈生活习惯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添碗的习惯

上面几位网友说的是添碗的习惯,有的说自己,有的说自己的长辈。这种习惯,我还真看过有的老年人有。这种习惯,表面上看是一种节约的习惯,但这种极度的节约意识,其实充分说明挨过饿。

没有挨过饿的人,无论怎么懂得节约,也不会去添碗。而至今仍然保留着添碗的习惯,则说明被饿的时间较长,较严重,以至于这种动作已经深入骨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吃完饭就添碗。

而我的爷爷,有一种喝涮碗水的习惯。爷爷在世时,吃完饭,他会自己把碗放进洗碗盆里,而放之前,他会先舀点清水涮一涮碗,通常也就一两口,涮过之后,就把这水喝进肚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捡吃掉落的饭菜

这种习惯更是具有普遍性了。现在家长再不会然后孩子把掉落的食物捡起来吃,而在以前,我们这一代,我们的父母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而且我们也看到他们就是这么做的,一个煎饼渣子掉地上,也会捡起来吹一吹,放嘴里。

到我们这一代,不会让孩子捡起掉落的食物吃,但是我们自己有时候还会这样做。只要不太脏,捡起来不给孩子吃,但是可以自己吃,实在不行洗一洗,总之,只要能吃,一般不会丢掉。看到孩子浪费,往往会说一句:别作。

至于捡树枝回家当柴火,这个我是很有体会的。小时候,我跟随母亲等人去拾过柴草。一般都是在冬天时,没有农活了,农村人就会结伴到田野里捡拾,有时候也会到山上扫落叶。很多人养成了不空手回家的习惯,路上总要捡几根树枝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一些变质食物的习惯

那个时候穷,连电都没有,就别提电冰箱了,所以一到春天之后,尤其是夏天,有些食物容易变质。有些食物变质了,不能吃。但有些食物变质了,还是可以吃的。

这里说的能吃不能吃,是以短期内不生病来说的,至于可能导致很多年之后病变,不在考虑之内,而且那个时候也不懂。现在人都会说可能致癌,那时候没这说法。

比如,最常见的是吃发霉的煎饼。煎饼发霉,在那时候很常见。农村人丢不起,就会用刷子沾水刷一刷,然后晒干吃,或者放在炒过菜的锅里塌一塌,照样吃。

有些菜酸了,吃了会拉肚子。但是农村人总结出,炒辣椒酸了,仍然可以吃,不会拉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曾播出一个节目,叫《必由之路》,其中一集里就说,那时候“人民还不能实现温饱”。这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只不过没有直接说“挨饿”而已。把解决温饱当作奋斗目标,这恰恰证明确实吃不饱。

政府都承认的事情,个别人的否定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可笑的。但是,今天的忆苦思甜,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即不怨天不尤人,看到当时的实际困难,更要理解历史的局限性与历史的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手起家,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还又面临各种困难,所以必然要经历坎坷之路,好在善于反思,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终于走出一条正确之路。

如今的中国,已经和平崛起,这种伟大的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结果,楼一层一层往上盖,有时候盖得慢一些,有的时候盖得快一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人也回不到过去,只能向前看向前走。被历史抛弃的东西,谁也捡不回来。抚今追昔,怀念过去的某种美好,更要珍惜今天的无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