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想要的,中方终于答应了。时隔一年半后,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落地新德里机场。这次,中方大使在出发前,就把话说的很清楚,莫迪如果想要和中方缓和关系,那就应该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总理莫迪)

一、空缺一年半的职位,中方出安排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消息,5月10日,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徐飞洪,飞抵新德里开始履新。在徐飞洪大使落地机场后,印度外交部礼宾司官员,驻印使团团长、厄立特里亚大使沃德玛里莱姆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官员到机场迎接。

要知道,在2022年十月份,中国前任驻印大使孙卫东,就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期。这也就是说,在过去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中方都没有任命新的大使到印度。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两国外交关系的“空窗期”。

更关键的是,大使不仅仅是两国沟通的桥梁,而且其职责之一,就是要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以便更好地增进两国关系。因此,这个关键职位的长期空缺,也可被视为是一种很微妙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履新)

就拿中美此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举例,在现如今的驻美大使谢锋履新落地美国前,中美也曾经历过“空窗期”,但只持续了5个月。而与中印这边的一年半时间相比,显然是不能所相提并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常被戏称为“反应迟钝”的印度媒体,都为之侧目,纷纷发文猜测称,难道中印外交关系会降级吗?

由此也不难看出,尽管莫迪政府一直视中国为“最大挑战”,但他们也不敢与中国彻底断开联系,毕竟与中国彻底断绝往来,那结果肯定结果印度自己吃亏。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如今中国新任驻印大使的到位,可以说是中方给了印度最想要的东西,即释放了中方愿意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新任大使孙卫东)

二、中印关系有变,印负全部责任

说起中印两国关系,那必然是主要是围绕在边境问题,以及中企投资印度,反遭遇“杀猪盘”两件事上。而作为负有全部责任的一方,印度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作出调整,反而是变本加厉,屡次作出挑衅中方的举动。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中印边境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印双方保持了沟通,中方也持务实态度,经常提及的一句话,就是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将其放在中印关系适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

换个角度来看,中方屡屡对印强调这句话,显然就是因为印度做的不够到位。我们都知道,在解决边境问题上,印度方面常常是采取出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边境问题缓慢)

具体来说,就是印方虽然嘴上答应要和平解决问题,但在台面下又筹谋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印度的态度,就是竞争大于合作。

其次,就是中企在印度的投资遭遇,却难逃印度的“黑手”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印度对中企施了的各种不公平政策。在去年10月份,印度就曾逮捕了四名中国手机制造商企业的高管,印度反面给出的罪名是“涉嫌洗钱”。但事实上,尽管印度执法局言之凿凿,实际上却没有确凿的证据。

因此,印度这样的行为,也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中国驻印大使虽然已经履新,但如果印度认为自此中印关系能“由阴转晴”,那就显然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时间内,中印双方保持沟通)

三、想中印关系缓和,三点不能忘

因为中印关系“翻篇”不是印方说翻就能翻的,而在徐飞洪大使落地新德里前,就曾谈到他的首要任务,总结来看主要是三点。而徐飞洪大使的首要任务,显然也是印度政府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努力恢复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印关系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正如徐飞洪大使所言,中国和印度都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印是最重要的邻国。因此,如果印度方面希望中印关系回到正轨,那需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客观看待中印关系。

其次,中印应用一个声音说法。徐飞洪大使说,中印是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两国也是彼此的发展机遇。因此,对于印度来说,放宽对中企的投资限制,选择缓和和中方的关系,才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需要给中企公平的营商环境)

第三点,是加强沟通与协调。在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经济复苏乏力等重要议题上,中印都有相近的立场,加强沟通与协调,为对两国乃至全球都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徐飞洪大使的这三句话,很不简单。往大了来说,这显然是在提醒莫迪当局,在如何出台对华政策上,印度应该从大局出发,否则印度必然会被排斥在多级国际秩序的演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