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故事中的李文秀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天天琢磨写作的事,在城里打工不顺利,被逼回家去找妈了。

她的家很偏远,她妈妈在哈萨克族聚集区开了个小卖部,跟村里人都很熟。

而李文秀作为外来者,第一次感受到了草原和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看这部剧是因为一方面自己是李娟的书迷,另一发面一直以来我也视草原荒野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我的阿勒泰》剧中的质感真的太好了,无论是自然空境还是人物皮肤,甚至是叙事结构与文戏都是电影水准。

影片虽然在讲述一个我们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与文化,但观看的过程没有任何困难,每一步都铺的自然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她妈妈张凤侠经常创造新词汇,把汉语翻译成哈萨克族人能懂的词语,好气又好笑。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还原了书中有关“小鸟”和“砰砰”的情节。

哈萨克族人来买“小鸟”和“砰砰”,李文秀一头雾水,拿出各种和“小鸟”“砰砰”相关联的商品,却都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鸟”好歹知道可能是某种香烟,“砰砰”任谁也想不到是白酒啊。还是看弹幕才知道原来有种白酒叫“手榴弹”。

这个张凤侠几乎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粗糙、邋遢、务实、干练、自洽、豪气,符合大家的想象。

不过书里的张凤侠就是向日葵、地雷花,生命力顽强,热气腾腾,风风火火,就没见她emo过。

以至于有人感觉具象化的身份消弭了书中李娟母女身上自带的浓郁神秘色彩和江湖气息,甚至淡化了她们曾经可能遭受过的苦难。

有具象化身份的人,至少是生活在秩序和常规轨迹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李娟母女给观众的感觉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在失序和失控中。

她们一定是经历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被生活打得鼻青脸肿。

当然,这么说是因为文字是骗不了人的,毕竟李娟的文字自然本真,更不会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网友说看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后,喜欢上巴太之前先注意到了张凤侠。

那个小卖部的老板娘,那个有母爱但不多的文秀的母亲。

那个无所不能的她,没有她卖不出去的货,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麻烦。

豁达、自由、勇敢、她游刃有余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奶奶走丢了也不责骂,她能够交给文秀当地的生存法则。

李娟在乌鲁木齐打工,天寒地冻衣被薄,电话里和妈妈提了一句被子薄,第二天张凤侠就扛着一床连夜赶制的驼毛被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书中的外婆,祖孙三代相依为命,亲情比天高比地厚,活成了命运共同体,缺了谁,都如圆月缺了一角。

在书迷读了《我的阿勒泰》后,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李娟对妈妈张凤侠蓬勃又含蓄的爱。

“我妈虽然粗枝大叶,办事轻率,总算还较能符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

她爱妈妈,有时把妈妈当成女儿来爱,至于妈妈对她的哎,点点滴滴都如涓涓细流,汇聚在《我的阿勒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