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想起多年前的“早酒文化”,在柴火味的饭店,凌晨时分,还不够6分点就有人等着吃早餐了。

五点多就开门了,屠宰场刚宰出来热乎的猪大肠用来煲粥,还有猪肉也是新宰出来的。

讲究一个“鲜”字。

往往是一口粥再一口酒,神仙来了都不想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有个认识的人,买上一瓶38度三花酒。

或者是掏出携带的“广西公文包”,自家酿的,没有度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三个好友边吃边喝,一瓶酒就这样喝完了事。

然后一吆喝,又能甩开膀子去干活赚钱了。

往往吃的人太多了,桌子不够用,店员就会拿出长凳子、短凳子等。

有时是两人或三人合用一个长凳放吃的,然后坐着凳子在吃。

也有些人是拿一张小凳子把碗和酒杯一放,坐在另一张凳子慢慢地享受。

甚至有上班族特意提前早一点来,为的就是怕人多,等不及。

要是年轻人的话,那就是特意去附近的店买一瓶冰冻的啤酒,边喝边吃,在夏天的话,那叫一个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逢知己千杯少,当然是喜欢就瓶吹!

要是遇见熟人会立即去买多一瓶冰冻的啤酒,朋友俩就可以碰瓶边喝边侃大山,吃饱喝足,该干活就去干活了。

要是朋友相遇正好明天周末,那好!今晚有什么活动,聚一起吹吹牛,要是通宵达旦战到天亮,明天早上又能再聚饭店吃个早餐,各自回去安睡了。

用煤气等的饭店生意都不好,没有什么人去吃。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旁边柴火老店人们排成一条长龙,而自己这一边一个客人都难找得到光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的老婆就曾问过:“你和我老公还有很多人为什么总是去这一间柴火烧食的旧店吃啊?和旁边的煤气煮早餐的店味道差不了多少,甚至新店还便宜一点!你们都不肯去,宁愿一起排队排得长长地,在隔壁不用排队。”

我不由笑了,说:“这是岭南菜的烟火味,同时也是人情味!正所谓是人间烟火,鬼享香火。不是还有一句话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据说这店是店主的父亲开始就经营的,父传子,店主接手,店主现在年龄都超过六十了,这店开有几十年了,算是老店了。

正因为如此,老店正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有时候老店不仅仅是口味,更是人们感情上的寄托,有时也是一个习惯,习惯每天早上来这里吃下早餐,开启新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爱喝上几杯的人来说,这是早酒文化,可以把店当成一个聚集点,见到熟悉的人一起喝上几杯。

就算是一碗老友粉、苏肉粉,再加上酒,就可以来个早酒文化的体验。

我小的时候,有很多人抬着东西来卖,青菜啊,或是自己编织的簸箕、扫把之类的出来叫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带东西来卖的老人累了,直接就睡在骑楼下,有些就睡在骑楼下的老饭店。

直接一根扁担枕在头部,就睡着了。

有些人直接就脱下拖鞋当枕头。

有时阳光晒到身上,还是熟睡不醒。

我有些不了解的,爷爷当时就说我没有吃过那些苦,他们这一代经过兵荒马乱,还曾带我走山时,指着哪根树的树皮最好吃,吃树皮都吃出经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爷还说在急行军,口渴了,可以拿嫩的树叶含在嘴里,虽然有些苦,可是久了,就会解渴。

或许是爷爷这一代经历了战乱的人过得太苦,也不是我们这种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所能理解的苦。

店主见到有人睡在店门前后,却不赶,说:“中午后关店了,不影响生意。他们也是我们的顾客,他们要睡就睡吧!反正他们都留出一个出入的道了,自己经营的是饭店讲究一个烟火味,烟火味就是人情味。给人方便就是给予己方便!”

只不过专家所谓的环保之下,烧秸杆都不给,要达到环保的条件,要改造,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留烟火味的话,成本太高!

所以那些用柴火,产生烟火味的老店都只能是关门大吉了。

承载地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记忆,也消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属于底层人,劳动人民的早酒文化也消逝了!

烟火味即人情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也是越来越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