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金融圈,有明星私募跑路了!?

5月9日下午,一则20亿-50亿规模私募“瑞丰达资产跑路”的传闻在资管圈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知情人士表示:“该私募手法十分恶劣,而且投资人以机构居多,包括一些券商资管、自营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员工都不清楚公司运作和老板的具体情况,今天还是继续上班,包括公司的高层也在正常上班,公司也没有通知不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消息是瑞丰达上海办公处已经被查封,目前已经人去楼空,办公室内都是前来维权的投资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有投资人向记者表示,瑞丰达实控人已经失联,公司还成立了处置小组,但尚未给出相关处置方案。另据反映,已有涉事投资者向杭州和上海当地公安局报案。

一位投资了瑞丰达的私募人士说“我们投了瑞丰达,现在还有3300万元赎回不了,我也要带着客户去维权了。我们3月份就提出赎回申请,对方一直拖着,等到4月份又说五一给我们,最后仅有500万到账,但是还有3300万元没有赎回。”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浙江瑞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登记时间为2017年5月31日,实控人为邱文龙,注册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办公地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750万元人民币。出资人认缴比例方面,邱文龙占80%,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刘力诚占比20%。

瑞丰达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按每年1%的管理费来算,都可以躺赚2000-5000万,更别说还有后端的业绩报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该私募注册地和办公地不在同一辖区,存在逾期未清盘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市场上的明星私募,瑞丰达历史业绩好的不得了,让人嗔目结舌,而且品种全覆盖,有期货,有股票,有多策略。

“更牛”的是,投资人以机构为主,最新净值还是4月30日更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网上的信息 , 瑞丰达底层标的是新三板的股票。

有人统计了下其持仓,发现2023年进了一批毫无流动性的新三板股票,推测是用新三板股票对倒掏空产品资金,让股东套现,把资金洗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该私募产品有托管,那么托管的机构券商干啥去了,钱是怎么取出来的?为什么能够把专业机构套进去呢?

另外,据悉瑞丰达给的佣金非常高,有4个点,比P2P都高,2000万起投,1:4优先劣后,保本8%,老板拿5个亿资金做劣后,去年曾在市场上大量寻找优先资金,联合信托发行结构化产品,承诺收益较高。

对于投资人来说,结果可能是血本无归,蒙受巨大损失。

该事件再一次拷问整个私募行业的监管机制,也再次警示我们:

买理财还是要擦亮眼睛,步步踏实谨慎!

一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

一件件残酷的事实,是一堂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在此看来,没有什么比现实的教训更让人印象深刻。这一事件不仅让投资者看清了风险,也让整个社会开始反思我们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

可以想象,这无数的受害人中,其中很多钱可能都是父母的养老钱,子女的教育金……拿专款专用的钱去投风险理财,无异于赌博。

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在告诫我们:不要一看到高收益就昏了头,你看中的是人家给的高利息,但人家要的可是你的本金。

那该如何避免理财“踩雷”?

1.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投资需要谨慎和理性,不要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投资。在选择投资之前,要对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和资产类型。不要被投资机构或媒体的夸大宣传所迷惑。

2.多元化投资组合。避免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个领域或一家公司,鸡蛋永远别放在一个篮子里。

3.了解投资产品在投资之前,要彻底了解所投资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预期。不要轻信高收益的承诺,要有警惕心。

4.选择受监管的投资产品。优先选择受监管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存款、基金、保险等,因为它们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和保护,相对较安全。

5.定期审查和调整投资组合。投资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随时审查和调整投资组合,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自身的财务状况。

6.永远保持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投资热情或冲动而做出重大决策,要冷静思考,避免过于冒险的投资。

承诺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监管曾不止一次提醒: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投资者并不理会,认为只要集团背景够深,业务足够庞大,高利率就是无风险套利,甚至还嘲笑把钱存进银行的人是傻帽。

但却忘了,吃喝玩乐通常不会返贫,而乱投资真的会。

这里不得不给大妈们发个奖,2013年中国大妈买黄金,被全球人耻笑,但事后证明了她们的投资眼光异常犀利,成功抄底。

2022年下半年,中国大妈又掀起抢购黄金潮,现在看来又一次踩中了财富机遇,黄金再次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避险资产。

2023年六七月份,大妈大叔们又纷纷给自己、家人、孩子购买能终身锁定3.0%~3.5%复利收益的增额寿,直接用法律合同保护好未来的几十年甚至终生的一笔保值增值的资产。

果不其然,观望犹豫的人立马后悔了,因为后面连续的降准、降息消息就接踵而至!

反而那些上了清华北大,一秒脑子转800圈的聪明人黯然落泪……

归根结底,投资在于人性的对抗,有些人赚到了快钱,就看不起慢钱,有人赚到了慢钱,又想着快钱。

但慢钱往往代表着安全,安全又是投资的第一法则,这点应该多学学巴菲特老爷子。

“保本保收益”要注意!

靠高收益理财致富的时代一去不返

理财产品早已不再保本保收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无风险”利率又不断下行,安全且有稳定收益的“钱袋子”目前只剩下三种:银行存款、国债、长期储蓄型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很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强,但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在同一家银行里本息和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额保障的。

2、国债。国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安全性非常高。但与银行存款一样,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不断走低。其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13年的4.6%降到最近的2.79%。

3、长期储蓄型保险。这类保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能帮助我们锁定未来的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安全性极高。

  • 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

  • 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灵活性也比较高,是用确定的钱、确定的赔付条件,赔给确定的人,特别适合做资产配置,将财富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至其他平台所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