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个世间走上一遭,对于渺小的我们来说,我们能把握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难怪有人感叹道:“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可谓一语中的。

尤其是人过五十,在这个不上不下、多灾多难、有苦难言的年龄段,我们更是在很多地方不仅是身不由己,更多的是心不由己。所以,人过五十,唯有学会自渡,记得关好自己身后的门,才能开启好下一段人生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关上得失的门

心理学有个有名的“在乎定律”,其大意就是:你越在乎的东西,越容易失去,内心越是渴求,往往越容易失手。

小林是一名资深的职业网球选手,他一直以来都渴望在重要的比赛中获得冠军。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有机会参加一个国际性的网球锦标赛,这个比赛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

在比赛前,小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反复练习自己的技术,研究对手的打法,甚至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以确保自己在比赛当天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然而,正是因为他对这个比赛的过度渴望和重视,让他在比赛时过于紧张。

比赛开始了,小林发现自己无法像平时那样冷静地应对每一个球。他太想赢了,太害怕失败,这种强烈的得失心让他无法专注于比赛本身。他的发球失误率上升,回球质量下降,最终在与对手的关键局中败下阵来。

生活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你太在乎一件事、一个人,往往更容易患得患失,从而更容易失去,因为你太在意。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面对、如何解决?小编觉得,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珍视的事物固然重要,但过度的在乎只会带来压力。我们应该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同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实际行动来减少内心的焦虑。保持冷静和自信,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减少失手的可能性。

记住,放下执念,享受过程,往往能收获更多。所以,人这辈子,尤其是人过五十,在回“家”的路上,不必纠结当下的得失,过重的得失心,反而更容易失去;也不必烦恼没有别人幸福,你不知道的是,别人的得到,必有另一方面的付出甚至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关上恩怨的门

弘一法师说:“若有人背叛和辜负你,请不要去怨恨他,怨恨别人伤的是自己,你只需停止付出,生活自会给他惩罚。”

确实,原谅和怨恨只是在一念之间,心中装满怨恨,最终伤害的只有自己。你生气,你怨恨,对于伤害你的人,并不能带来多少伤害,但对于自己,可能会让自己深陷悲伤之中,更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王平和李林曾是大学室友,两人曾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从此心生芥蒂,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毕业后,王平始终无法释怀,每当想起那段不愉快的经历,内心便充满怨恨。这种情绪不仅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还让他与身边的朋友关系逐渐疏远。年复一年,王平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独和痛苦之中。

多年以后,他从同学那得知李林早已走出阴影,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而李林早已走出阴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王平这才意识到,心中的怨恨不仅伤害了自己,还让自己错过了更多的美好。

人这辈子,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仇恨所裹挟,害的自己被恩怨所累,让自己不开心。

人生苦短,所有的恩恩怨怨,都会被慢慢淡忘,又何必去花本来不多的时间去怨恨、去难过呢?尤其是人过五十,一辈子早已走过大半,纵有再多的苦,再多的伤,再多的怨,你还装有身上干什么?此举无他,唯有被其束缚在负面的情绪中,至死也无法得到解脱,值得吗?

所以,人过五十,赶紧记得关上恩怨的门吧,与一切过去的恩怨握手言和,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关上遗憾的门

人生之路漫漫,历经风雨兼程,在世事纷扰之中,总会留下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遗憾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面对人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该怎么办?”面对遗憾,我们怎么办?

陈先生是一名企业家,他年轻时为了事业,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和关爱。然而,正当他在事业巅峰时,得知父亲因病突然去世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陈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无法相信自己的父亲就这样离他而去了,而他自己却因为工作错过了陪伴父亲最后时光的机会。这个遗憾让他深感痛苦和自责,他觉得自己无法弥补这个损失。

对于这个遗憾,陈先生能怎么办?人死不能复生,除了接受,除了翻篇,还有什么办法?所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悲痛和反思后,陈先生开始尝试接受这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确实,人生中有许多事情真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我们不能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一切。我们唯一能做的,那就是关上遗憾的那张门,学会接受和放下,换上笑脸,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相处,努力弥补过去对家庭的忽视。

俗话说得好,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没有人不遗憾,只是有人放不下,而有人选择了翻篇。

人的一生,注定了不可能一切如愿、难遂本心。尤其是人到中年,经历了那么多事,遇见了那么多人,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如果能做到慢慢接受自己一时的不如意,并且努力向前走,这才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办法。

人呵,到了中年,过了五十,还是得学会自渡,记得及时关好身后的门,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