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资本这个话题,我们从小都学过。

所谓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不是资本创造的,资本实际上对人产生了异化。

具体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就是一个农场主,生产了很多牛奶,他本应该高兴,因为牛奶是价值。

可正因为牛奶太多了,导致价格大跌,入不敷出,他不得已,只能把牛奶倒掉,降低市场的供应,从而使得牛奶的价格恢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是一种鼓动人们创造价值的工具,但这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

换句话说,资本一方面鼓动人们生产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对于价格过分敏感。

俗称当价格与价值背离的时候,人们宁愿选择倒掉牛奶这种放弃价值的方式也要维护价格,这是资本带来的弊端。

这个理论是对的,咱们都学过。

如果站在理论模型的角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是被从劳动当中释放出来才对。

也就是说,大家越来越闲,闲下来的时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体验生活,俗称生产力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

但是当下你发现这个世界是反过来的,经济越发达,人们越忙碌,载歌载舞的往往是非洲这种欠发达地区。

人们忙着做什么呢?忙着争夺价格,或者说,价格的定义权。

于是你看到一部分人变成了产品经理,忙着制造各种概念,另一部分人则被消费主义洗脑。

换句话说,人们忙于追逐价格,却失去了对价值的体验。

所以一直以来,至少站在舆论的视角下,资本在我们这里,始终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你注意,转折来了。

我们前面讨论的是应然,应该怎么样,或者说,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怎么样。

但现实是实然,实际上这个世界怎么样。

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至少站在资本的角度看,是一个整体,因为资本是可以流动的。

也就是说,不存在你可以关起门来过日子。

那么如果你能够看到当下全球的实际运行情况,你就会发现,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是什么?

是拉动消费。

甭管这个消费到底是消费主义也好,是这个那个也罢,就当下而言,你急需它。

这没有什么道理,就像一个人现在要上厕所,他憋不住了,你跟他讲再多道理,都不如递过去一卷卫生纸。

难不成要拉裤子上么?

这就是硬道理,最硬的道理。

人有三急,再重要的事情,你也得等三急解决了才有心思继续讨论。

那么我们当下的经济数据,实际上,我们不能讲那个词儿,那怎么说呢,只能说,温和的通胀也起不来。

可是我们需要温和的通胀,于是怎么做?

有一种办法叫做两难自解,就是提高水电燃气,提高地铁高铁各种基础设施的价格。

这种价格会传导到生产的终端,进而拉动温和的通胀。

当然,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给运营城市提供一些卖地不足之后的补充。

所以我说,这叫两难自解。

但是,我们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80%的存款在2%的人手里,98%的人只有20%的存款。

我问你,对于98%的人来说,水电燃气地铁高铁涨价之后,他们是更敢于花钱,还是更不敢花钱?

大概率是更不敢。

也就是说,他在水电燃气地铁高铁被动多花出去的钱,会在其他领域里,主动减少。

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水电燃气地铁高铁这些利润,最后是给了哪些企业?他减少消费的那些损失,最后又会体现在哪些企业?

前者都是非民营企业,后者大概率是民营企业。

因为我们的企业结构本身就是非民营企业更多的处于刚需领域,民营企业普遍处于非刚需领域。

当这98%的人被动增加了刚性领域的开支,他们就不得不选择减少非刚性领域的开支。

可是,80%以上的就业,恰恰是后者,是民营企业解决的。

这也就意味着,80%的就业人口,他们自己所处的公司,更难赚钱了。

那么试问,他们的就业,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呢?

如果是更难了,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他们消费保守的倾向。

所以你会看到,真的两难自解了?还是旧的两难变成了新的两难?

消费这个事情,你最终是绕不开那2%的人的,没有什么原因,因为钱在他们手里。

我们当下所有问题的核心其实就一个,这就是这2%的人,他们没能成为长期稳定的投资人。

这一点,十分关键。

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你去看国际市场,美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盈利好的企业,很多都在回购自己的股票。

而且是长期那么做,在公司股价屡创新高的局面下,那么做。

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企业很讲究四个字:落袋为安。

别说股价在高位的时候,他们不会增持,哪怕在低位,他们很多时候依然觉得,卖了再说,好像不把资产变成钱,就没有安全感。

这是很大的问题。

说到底,现代金融发展到这个阶段,本质上玩的都是估值。

就像前面分析的,你的财富不是通过价值体现的,是通过价格,而价格是预期决定的,不是事实。

如果你想要拉动那98%的人的财富感,如果你想要让那98%的人觉得自己有钱,觉得自己敢花了。

你就得让那2%的人,不要那么喜欢落袋为安,不要那么喜欢变现,而是把他们的钱,投出去。

重点是什么?是长久。而不是一投出去,赶紧急着变现,又拿回来。

美国的那2%的拥有绝大部分财富的人,他们可没有时时刻刻落袋为安的习惯,他们可没有成天琢磨获利了结,然后到处挪动的习惯。

甚至,他们还能够吸引全球的投资人,吸引全球的钱,以避险情绪为由,继续推高他们国内的资产价格。

从而使得他们98%的人跟着水涨船高,获得财富感,进而拉动消费。

这是重点,论价值总量,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我们已经不输于美国。

我们一个全产业链齐备的世界工厂,有什么真实价值是我们不具备的?没有。

问题是,在当下这种资本运作的模式下,你没法脱离价格去引导价值,这就是我开头说的,我也觉得资本不是一个完美的工具,但现阶段,它就像卫生纸,你离不开。

因此,当务之急是让2%的人,稳下来,愿意长期投资,提高总体估值,从而使得98%的人,有财富感。

这样,才能拉动消费。进而,拉动就业,促进正向循环。

这将是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必将被引导推动的重中之重,因为说到底,已经绕不开了。

什么是大势所趋,这就是。

所以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在未来的人生当中,投资不是选修课,是必修课。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