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似乎对于现如今的我们来说,和平、安定的小康生活已经成为大多数的日常,而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了记忆,只有书本上的文字还记载着那段不久远的历史。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先辈们的努力建设,才有了如今的阖家欢乐,而这些先辈中,就有着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郭凤莲。

作为陈永贵的老乡,她回大寨创业,成为“十大女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陕西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这个不起眼的村庄叫做武家坪,在那个年代,就跟全中国大多数的村庄一样,每家每户基本都是务农为生。

郭凤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而这种贫困的家庭,在当时的国内不计其数。

详细来说,提到郭凤莲就要提到武家坪中的大寨村。

大寨村最初的环境可能比大多数同时期的乡村更加的恶劣——这个村庄环绕着一座座荒山野岭,住户零散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周围几乎都是荒山,所以每家的耕地面积也少得可怜,自己耕种的粮食有时甚至连家庭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整治和环境安定之后,大寨村开始有周围的村名集结,往日人烟稀少的大寨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热闹起来的,终于有了一些村庄的样子。

但是随着常住人口骤增,就像所有新中国成立后集结而成的村庄一样,大寨村也面临像通风的问题——地少人多,村民们的生活该如何解决?

民以食为天,想要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个难题。

就这样,村支书陈永贵做出了决定——开荒垦地,制造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大寨村背靠荒山,地势比较崎岖,耕地开垦难度大,村支书后来还想出了至今为人称道的“梯田”开垦法,这种方法开垦的耕地,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这就是后来的一段佳话了。

郭凤莲也是在梯田坐落而成的时候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庄的。

她不是大寨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但是对大寨村的感情也可以说是非同一般。

原来,郭凤莲的外婆是大寨村的村民,而她跟外婆的感情十分深刻,于是就陪着外婆来到大寨村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郭凤莲度过了自己最快乐的少女时光。

大寨村的村民眼中,郭凤莲是个热心肠的好姑娘,她尊老爱幼,经常帮助村民干活;她心灵手巧,为人落落大方,碰到问题总是最先冲到前面。

村民都被她坚韧的性格折服,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做“铁姑娘”。

其实郭凤莲长得很柔美,和“铁”沾不上边,但是她还是爽朗地接受了这个饱含村民欣赏的戏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带着对大寨村深厚的感情,郭凤莲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

她以为自己的生活就会日复一日这样的无忧无虑下去,大寨村也会这样一直美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差点就让这个美丽的村庄一朝消失殆尽。

1963年,大寨村的天气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天空就像是破了一个大洞,没日没夜地下起了大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大雨日复一日地下着,大寨村的情况也越来越不容乐观。

这个村庄本来就坐落在山群中,村庄的地势普遍不高,四面环山,大雨很快就引发了巨大的洪水。

洪水伴着山坡上被大雨冲刷松动的石头泥土,席卷了整个村庄的房屋和农田,大寨村村民建设了十几年的农田和房屋就这样变成了一片汪洋,给村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无家可归的村民比比皆是。

但是村支书陈永贵始终相信众志成城的道理,他组织村民们一起去抗洪救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大寨村的“抗洪大队”几乎都是由青壮年的男子组成,毕竟老幼妇孺力气不足,洪水来势汹汹,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会遇到危险。

但是大寨村毕竟不是什么大村庄,人口不多也代表着青壮年力量的匮乏。

在救灾抗洪没有几天之后,队伍连轴转,终于陷入了疲惫不堪的状态,可是从雨势来看,抗洪的道路还是道阻且长。

尤其是抗洪能手的极度缺乏,让抗洪救灾面临了更大挑战。

就在大家都为此困顿的时候,一个单薄的背影出现在了抗洪救灾的队伍中,在一堆青壮年高大的身影之中,这个身影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郭凤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她一直把大寨村视作自己的第二故土,而大寨村的村民这几年对她也照顾很多,因此,郭凤莲不忍心看到自己深爱的大寨村毁于一旦,于是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抗洪的队伍。

她在抗洪救灾的行动之中,一如既往地坚韧不拔,虽然体力上可能不如同队的男子,但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环境,她却始终没有任何害怕退缩。

不仅如此,她还自发召集了大寨村的女性,组成了一支娘子军,这些娘子军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和郭凤莲同龄的女孩,基本上都不满二十岁,但是干起活来,大家都非常利索,丝毫不输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娘子军的加入,整个抗洪救灾的队伍如虎添翼,男人们得到了休息的时间,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就这样,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洪水终于慢慢被击退了,大寨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美丽。

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村子里特意表彰了以郭凤莲为首的娘子军,而郭凤莲也被选作了杰出青年代表。

不仅受到了表彰,她组织铁娘子队伍抗洪的故事更是登上的报纸的头版头条,一夜之间,大半个中国都知道在武家坪的大寨村,有这样一个坚韧不拔的女性,挽救一个村庄于朝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郭凤莲组织铁娘子军队抗洪救灾的故事在全国范围内传开后,国内瞬间掀起了学习郭凤莲的热潮。

就连周恩来总理都亲口表彰了郭凤莲顽强不屈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大寨村看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洪水,虽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却也让大家看清了这个姑娘对于大寨村的热爱。

1973年,郭凤莲当选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这无疑是众望所归的结果,对于郭凤莲帮助大寨村更好地发展的决心,大寨村的村民们从未有过半分质疑。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党支部书记,不仅仅是大寨村村民看着长大的姑娘,更是大寨村的大恩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郭凤莲很快发现了大寨村的一个缺陷。

原来,大寨村处于黄河边,土质松散,地势崎岖,雨天比较多,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将直接威胁到大寨村村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通过植树造林来保证水土不再轻易流失。

郭凤莲敢想敢做,在提出这个解决方法后不久,她就开始手把手带着村民们植树造林,大寨村村民也积极地响应了郭凤莲的号召,很快,大寨村的水土流失问题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郭凤莲在任的时间里,带领着大寨村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郭凤莲对症下药,整理了很多关于改革的例子,根据这些例子,她一个个分析出了适合大寨村的改革经验和方案,制定了专属于大寨村的改革计划。

她号召村民们开始做实业,并且成功地发掘出了大寨村的优势——煤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煤矿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之后,她又安排村民们投资服装厂,村民们对她的安排言听计从,在郭凤莲的带领之下,大寨村的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改从前只能选择务农的单一劳作方式,大寨村的生活变得多元化起来,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郭凤莲的眼中,大寨村的村民们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家人们能够致富,她也与有荣焉,因此,带领大寨村走向更好的生活,是她从小到大的梦想,也是她一直为之奋斗的原因——这里不仅仅是她的第二故土,也是她心血付诸的地方,是她美好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