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上海市全面启动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普陀区积极落实,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多维模式,积极探索实现“人车和谐”的有效路径。5月10日,在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大城小事——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大讨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里要不要安装充电桩?充电桩装在哪里才安全又好用?装几个数量合理?怎么收费够实惠?

一个个基层实践在讨论中火花迸发,从“金点子”到“金钥匙”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路径逐渐形成。

怎么让充电桩方便还好用?

居民群众有大智慧

作为上海市内环内最大的居民小区,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内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万辆。电动自行车随意乱停放、飞线充电、电瓶入户等现象一度成为小区环境整治“老大难”。

“小区地面上没有充电位置,那就全部挪到地下。”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在现场分享治理体会,“之前我们的停车库坡道太陡,居民反映骑上骑下有危险,所以我们通过居民自治启动坡道改造工程,使地下车库坡道更安全更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远两湾城停车库坡道改造

不仅如此,针对地下停车库没有信号的问题,中远两湾城推进地下停车库通信信号全覆盖工程,让居民扫码付费充电不再是难题。“把地方腾出来,把设施改造好,同时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宣传,实现居民之间互相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远两湾城停车库信号覆盖

“施工前前后后三四个月,坡道就改造好了,现在去车库充电安全多了。地下停车库能充电、有空位、又避风雨,好处我们都能享受到,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153号楼的业主王阿姨说。

怎么让充电实惠又安全?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用充电桩是比在家充电安全,但是费用还是有点贵。”不少社区居民认为,“经济账”是电动车充电的关键问题。

如何让老百姓用得安心、充得放心、花得舒心?曹杨新村街道有妙招。“我们街道在全区率先试点‘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车棚建设,将充电价格打下来!”曹杨新村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街道向居民提供更加惠民的“1元钱充电6小时”服务。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合理规划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居民区和主干道沿线充电桩建设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杨新村街道光伏充电

长寿路街道增设一批高科技智能充电桩,这批充电桩能监测因充电异常引起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当事人的手机上,街道城运中心也能实时对接数据,双方同时检测,确保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这种充电桩太智能了!”长寿路街道居民何先生对此赞不绝口,“之前我不小心让电瓶车过载充电了,后台立刻自动断电,手机也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这个高科技就像上了一道保险,太有用了!”

怎么让全小区共同来守约?

业主规约巩固成效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一位居民都息息相关。“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是全链条管理的工作,社区作为最后一公里更要做好属地责任。”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书记倪晓倩在现场表示,要以居民区为单位,发动社区党员、平安志愿者组建楼组消防安全巡视自管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园丽都志愿者检查电动车充电

普陀区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依托“居委法苑”机制平台,成功破解“僵尸车”治理难题,为社区废弃汽车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基层治理实践案例。目前,宜川路街道在法院、派出所、交管部门协同下,正在拟写《非机动车管理指引》,从而建立“一个正式的、成文的、大家认可的”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模式。

曹杨新村街道的社区居民“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用车习惯和心得。“我住的是个老小区,小区充电位置有限,但我家有三辆电动车,充电桩不够用怎么办?”陈女士在现场表示,小区空间有限,自己和家人“内部消化”,三辆电动车占用一个充电桩轮流充电。“安全最重要!宁愿麻烦点,也要保证充电安全!”

怎么让治理成效深入人心?

多措并举警钟长鸣

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行动、创新模式,联合社区“第二梯队”网络博主,运用“线上+线下”立体安全宣传模式,开展全民性“电动自行车用车安全”宣讲活动,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一方面从“充电器、充电方式、安全隐患”等选题角度入手,围绕骑行安全和用电安全,拍摄了三期“全民来电”宣讲系列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并获得热烈反响。另一方面,面向中老年人群体,开展更加简洁明了的面对面的宣传交流活动。网络博主作为电动车骑行宣讲志愿者,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们普及了电动车用车的安全知识。

大城小事——聚基层智慧、解身边难题”是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市民群众关注的社区治理高频难题,以系列专题建议征询形式开展的专项工作,通过“小切口”呈现基层“金点子”,持续推动点上经验总结、面上案例复制,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黄红、市应急局局长马坚泓、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副台长袁雷、普陀区委副书记周艳以及15个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出席。社区居民、物业、居民区书记、外卖骑手、平台企业、社会组织代表、街道代表,相关市级、区级职能部门,谈判专家、专业人士、法律人士、媒体观察员等100余人共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