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代文宗”,韩愈不仅以文学成就和教育思想影响后世,更以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家教智慧,树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本期走进韩愈的一生,指示他如何身体力传递坚强意志培育孩子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坚强意志的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身作则

传递坚韧精神

韩愈的一生,描绘出了一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画卷。正如鲁迅先生 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出生于南阳的文学世家,幼年失父,靠哥哥和嫂嫂抚养长大。尽管科举之路充满艰难,遭遇屡次失败,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官场上,他刚正不阿,屡遭贬斥,也不曾动摇坚守正义的决心。

35 岁时,他被贬阳山。路上,年幼的儿子韩昶哭喊着不想离开家园。韩愈温和地抱着儿子,说:“昶儿,世途多舛,人生岂能尽如人意?面对逆境,当以坚毅之心、恒久之志,砥砺前行。”韩愈以实际行动和对待逆境的态度,为孩子树立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榜样,在儿子心中种下了坚韧不屈的种子。

以诗育人

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韩愈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他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一天,韩愈下朝回家,看见儿子韩昶正趴在地上和朋友们斗蟋蟀,完全忘了学习。他叫儿子过来,轻声问:“昶儿,你记得我让你背的《大学》中的那篇文章吗?”韩昶挠了挠头,支支吾吾,一句也说不出来。韩愈没有发火,而是静静地坐下,写下了《符读书城南》这首诗。他通过诗句温和地提醒儿子,依赖家世而不努力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就像没穿衣服的人一样,无所遮掩。他告诫儿子要靠就靠自己,不断学习成为真正的强者。

韩愈还写了《示儿》这首诗,跟儿子分享自己初到京城时一贫如洗,凭借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正义的坚守,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儿子:只要肯付出努力,任何奇迹 都可能实现。韩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埋头苦读,最后不仅考上了进士,还成了宏文馆的校书。韩愈通过诗歌这种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方式,激发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让他们明白,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不放弃,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灯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学生发展指导部主任,五星级教研员,南岸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践行韩愈教育观

培养孩子“坚韧内核”

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韩愈认为“学者必有师”,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首先成为具有坚韧品质的榜样,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积极应对、百折不挠的态度。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坚韧精神。同时,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让孩子明白坚韧品质并非天生所有,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磨砺和提升。

2. 重视传统文化,滋养道德情操

韩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和以诗育人,认为“道”是教育的核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养分。同时,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如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著史等故事,让孩子理解坚韧品质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3. 设置适度挑战,培养抗挫能力

韩愈认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坚韧是可以锻炼培训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适度的困难和挑战,如独立完成家务任务、参与社区服务等,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挫折、学习应对,并从中磨炼坚韧意志。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失败,将挫折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终结,从而培养其在逆境中的适应力和恢复力。

4. 树立远大目标,提供情感支持

家长在引导孩子时,应帮助其树立既远大、又明确且实际的目标,使之在探索未知、面对困难时有所依循,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坚 持不懈。与此同时,韩愈深知情感支持对于个体成长的关键作用,其文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家长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应如慈母般关爱备至,提供情感慰藉,同时以理智之言启迪心智,助其保 持正向心态,增强自信,勇往直前。如此,孩子既能明辨目标,亦能在困厄之际有情感依托,得以在挑战中磨砺意志,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傅汝琴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58~1459期名人家风《 中唐“孤勇者”韩愈 坚韧铸就少年志 》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时代信报·新家长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