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个人对他和杨开慧的小家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一直料理着他们一家的饮食起居。毛主席为了革命离开家后,也是她一直照应着杨开慧母子,她就是“孙嫂”陈玉英

叫“孙嫂”是因为陈玉英的夫家姓孙,她是一位朴实憨厚、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

毛主席十分感谢陈玉英的付出,建国后,一直托人打听她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杨开慧

毛主席对陈玉英说:我看见你,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

1950年4月,毛岸英替父回乡省亲,并为母亲杨开慧扫墓。在此期间,他终于打听到了孙嫂的消息,回去后马上告知了父亲。

毛泽东得知陈玉英还健在的消息,十分激动,他从心底感谢当年陈玉英对他们一家的照顾。但由于此时新中国刚成立,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他只得写了一封亲笔信,托人带给陈玉英,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感激。

1957年6月,毛主席忙完了手头的工作,立刻派人把孙嫂请到北京,并四次接见了这位30多年未见的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当陈玉英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时,毛主席热情地在门口迎接。看到对方熟悉的面孔,毛主席紧握着陈玉英的手说:“隔了30年了,你还是这个样子,还好健康呵!”

说着,毛泽东热情招呼陈玉英在沙发上就座,与陈玉英唠起了家常。

毛泽东告诉陈玉英:“你苦了一辈子,该好好休息一下。”稍停了一下,毛泽东接着说道:“你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见你,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你以后可以每年到北京来一次,看看这里建设的变化情况。”

听见毛主席所说的真情词句,陈玉英内心十分感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主席还记着自己。二人聊了许久,毛主席还留她吃了午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没过几天,毛主席又请陈玉英来家中做客。这次临走时,毛主席还特意送给陈玉英两张自己签过名的照片和笔记本。之后的几年中,毛主席又接见了陈玉英两次,对其展现出无限的关怀。

毛主席为孙燕破例“走关系”

陈玉英有个女儿,名叫孙燕毛主席对孙燕的成长十分关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1958年2月,毛主席特意把孙燕接到北京上学。细心的毛主席担心孙燕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还专门嘱咐工作人员找一位湖南籍的领导同志,让孙燕暂住在他家里。

北京天气转凉的时候,毛主席还特地吩咐秘书,用自己的稿费给孙燕买身厚衣服,一定买的大些、长些,这样长大了还能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除了日常生活,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孙燕的学习情况,经常检查她的功课,询问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并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的国家需要各种人才。

毛主席向来是一个秉公处事,不徇私情的人,但为了陈玉英,他却破例帮孙燕“走了关系”

1957年冬天,孙燕尚在读初中,此时的长沙正好动员城市人口去农村落户,走工农结合的道路。

此时的陈玉英已经年过花甲,家中只有孙燕这一个孩子,如果女儿去了农村,家里的生活一定会十分不便,再者女儿年纪还小,实在不舍得和她分开……忧心之下,陈玉英想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曾对陈玉英说过,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他。于是,这对母女就一起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这封信发出后不久,陈玉英母女俩便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回信。信中说,“你年小,你母亲需要照料,可以不去。但此事应由党作决定。你可持此信和你母亲一道,去湖南省委统战部,找那里的负责同志谈一谈,请他作出决定。我这封信只是建议,不是决定。”

在这封信的末尾,毛主席还特意提到了“去统战部时,可把你母亲照顾杨开慧同志的历史谈一下,使那里的同志了解情况。”

从毛主席的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待曾经的朋友、恩人,他虽然有心帮助,但也依然是按照原则行事,一切的前提都是优先尊重有关部门的意见,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去强制要求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后来经党组织的调查研究,陈玉英母女留在了长沙。

身为一国领袖,在百忙之中还能操心同乡的琐事,如此伟人,怎叫人不敬佩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