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中美名义GDP差距再度扩大。一季度,中国GDP总量为29.62万亿人民币,折合4.17万亿美元。美国一季度GDP约为7万亿美元,中国GDP跌至美国的59%。

2021年中国GDP约为美国的76%,2022年跌至70%,2023年又跌至65%。近年来,中美名义GDP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元兑人民币升值、美国通胀飙升,推高美国名义GDP。美国在疫情期间推出的8亿美元经济刺激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消费和美国整体经济增长。同时,美国消费者的透支消费也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由2023年一季度的6.84左右下跌至今年一季度为7.1左右。同时,我国一季度CPI同比持平,而美国一季度核心通胀率PCE加速至3.7%,而在2022年,美国CPI曾一度飙升至9.1%。汇率的变动和中美两国CPI差距明显使得美国名义GDP增速高于中国。

但如果扣除通胀的因素,从2019年以来,我国实际GDP增速明显高于美国。 2019-2023年 ,中国实际GDP增长20.1%,美国仅为8.1%,中国实际GDP增速是美国的2.5倍。

2024年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速为5.3%,明显高于美国的2.9%。我国实际GDP与美国的差距继续在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汇率是经济波动的,采用某一个时点的汇率来计算GDP具有局限性。过去,中美GDP对比也曾多次因为汇率波动而发生大幅变动,后来又恢复正常。同时,美国基于高通胀基础上的名义GDP优势扩大更是意义不大。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滞涨,通胀的长期高企使得美国人对美联储的支持率持续下降。

因此,名义GDP通常是用来国际对比,而实际GDP才能反映各国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排除通胀和汇率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实际GDP增速明显高于美国,中国实际GDP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而不是在扩大。

2023年,美国实际GDP约为22.4万亿美元,中国实际GDP为17.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9%,高于2021年的76%,中美GDP差距在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在疫情期间推出的8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措施不但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大幅推动了美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涨,使得美国家庭财富效应增加,促进消费。随着美国经济刺激措施影响力的逐渐消退,美国居民疫情期间发放的超额储蓄金的不断减少,美国经济增速将会逐步下降。

同时,美国8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也推高了美国通胀,迫使美联储需要连续加息对抗通胀。从而引发美元上涨、美元兑人民币升值,使得中美名义GDP差距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跌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GDP年化增长率仅为1.6%,远不及市场预期的2.5%,较去年四季度的3.4%大幅放缓。

近日,美国摩根大通等机构发出警告,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到2024年中期将大部分用完,99%美国家庭的储蓄比新冠疫情前还少。2025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上升至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居民透支消费的消费观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美国消费市场规模占GDP的比重高达68%,不但远高于我国的38%。也明显高于日本的51%和德国的54%。

而美国居民的透支消费模式是难以长期持续的,不但缺乏储蓄的保障,也缺乏社会保障的支撑。

在储蓄方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24年,美国储蓄占全球的比重仅为16%,远低于其GDP全球占比。也明显低于中国的28%、欧盟的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使得家庭退休储蓄金严重不足,目前,有71.5%的美国家庭,他们的退休储蓄金不足5万美元。有49.5%的家庭其退休储蓄金为零。

美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缺口巨大。据美国政府的报告显示,美国无资金来源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负债目前已经超过75万亿美元。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将会在10年内耗尽资金。

同时,美国家庭的消费逾期和信用卡拖欠急剧上升并创出新高。因此,美国透支消费的模式未来将会难以持续,届时将会给美国的消费和整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