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达跑路这事,实在太骚了,

堪称离奇操作

,整个一大无语!

其实瑞丰达管理的资金规模并不小,总共30多亿,业绩也非常不错,拳头产品2年收益率

795%

,年化接近300%,相当炸裂。按理说踏踏实实做下去,不断扩大规模挣管理费和利润抽成,完全可以过得很爽,没必要以身犯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瑞丰达老板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选择几乎没什么关注度和成交量的新三板股票,

先用自己钱在底部吸好筹码

,然后用私募的钱拉升股价,因为盘子小,也花不了多少钱,等股价涨十倍甚至几十倍后,

再用私募客户的钱高位接盘

,自己落袋为安跑路,弹冠相庆。

比如新三板农匠科技这只票,23年7月只有0.14元/股,总市值才140万,股东数14人;到23年10月时,股价就涨到了66.66元,涨幅

475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7月份买入10万元农匠科技,到12月就变成了4760万,仅耗时3个月,这来钱速度不比挣管理费快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票赚几千万,10只票就是好几个亿,比如他们还操作了邦客乐、味福记、和嘉天健等,一轮割完,还能反复撸,就这样慢慢把客户的钱,全变成了自己的钱。

有人说这也没啥啊,不就是老鼠仓吗?以前很多公募也会这么干。

确实如此,但正常状态下,

新三板的成交量太低了

,他们把股价炒高几十倍,再用客户的钱来接盘,后面根本就卖不出去!

比如农匠科技这只票:

以前一天才成交百十来块钱

,23年8月11日突然放量至96万,股价飙升47%,很明显就是他们开始进入了;后来又继续缩量,平时只需花一两千就能把股价给拉起来,偶尔放量百八十万,估计是在用客户的钱慢慢置换跑路;到10月以后明显频繁放量,隔几天就成交一千多万,

应该是在做最后的出货

,完成金蝉脱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想想这种平时才成交几百块钱的票,客户被置换进去那几千万,怎么可能跑得出来?每天卖500也需要8万多天,200来年的时间,遇到赎回就会引发净值剧烈变动,早晚要败露,索性趁着钱已经到手,赶紧开润。

瑞丰达的创始人叫邱文龙,一直到22年才退出股东序列,由李涛接手,今年4月19号,又变成了陈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出身草莽,一直混迹于江湖,路子非常野。最开始在海鲜坊打工,后来当网吧管理员、动漫城总经理,接下来又去搞P2P,最后转型成为私募,用我刚才说的手法做高业绩后,开始疯狂推销,

给销售人员的返点高达4%

,他家产品的费率甚至比P2P还要高,但普通人哪懂这些,一看收益率这么猛,规模也挺大,无脑购买的人不在少数。

据说有人投了3800万,赎回时只拿出来500万,还花了一个月时间,剩下3300万石沉大海,就这么变成了邱文龙兜里的钱。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既然是正规私募,难道监管不管吗?对不起,还真管不到。

这种日常操作无法监管,他们搞的又是新三板,关注度极低,

而且通过多家私募层层嵌套做票

,即瑞丰达买A私募的产品,A再去买新三板的票,根本没法查。

从操作手法和销售套路来看,很明显是预先谋划好的圈钱套路,跟p2p颇为类似,估计这位邱老板以前在p2p上也没少搂钱,后来不让干了,就转型用私募继续收割。目前警方和经侦已经介入调查,但负责人早就失联了,别抱太高希望。

所以大家真别乱买理财产品,尤其是那种收益率异常高的股票类或另类投资,动辄就百分之几十几百的收益率,怎么可能呢?

风险永远与收益对等

,你看中的是利润,人家盯上的可是你的本金!都把眼睛擦亮点吧,控制住贪欲,就能避免掉许多坑,慎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