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少全球亚马逊卖家正面临着挑战。

曾经日出百单的店铺如今已是寥寥几单,面对着利润下滑,成本上升,有些卖家不得不考虑是否该关店离场。

今年,亚马逊修改了对卖家的收费规则,基本上把更多的运营成本转嫁到第三方卖家身上。更糟糕的是,海外消费者正在消费降级。

根据Adobe公司5月份的报告,美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越来越多地寻找价格更低的商品,特别是在个人护理、电子产品、服装、家居和花园、家具和床上用品等品类。

尽管在运动用品、家用电器、工具、家居装修和玩具等领域,人们也开始更多地买些价格便宜的货物,但这些领域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还是相对不高。

而这样的情况下,卖家想要涨价也变得更加困难。

“涨价了卖不出去,降价了又要亏本,许多卖家都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位卖家说道。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亚马逊卖家发现自己陷入了现金流困境。

NO.1亚马逊卖家陷入困境

据彭博社报道,在亚马逊上销售加重毯子和睡眠眼罩的卖家邓肯·弗里尔(Duncan Freer)预计,由于新费用的影响,他的利润率将从20%下滑至8%。其中一个是在三月份征收的入库配置费,这将使得将两个托盘的产品运送到亚马逊的成本超过800美元,比他10月份的成本增加了400%。

亚马逊表示,入库配置服务费是亚马逊帮助卖家调拨库存至距离消费者更近的运营中心时所耗费的成本。这样更多的商品可以在一天内送达,这有助于提升卖家的整体销售额。

公司发言人米拉·迪克斯 (Mira Dix) 表示:“当我们在12月份宣布这些新的费用调整时,我们预计卖家每售出一件商品平均将上涨0.15美元,这明显低于其他履行服务提供商宣布的平均费用上涨幅度。他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说。“随着卖家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看到实际影响甚至更低,而且更多的卖家看到他们支付给亚马逊的平均费用有所下降。”

就算这样,很多卖家还是觉得亚马逊主要靠涨费用赚钱,这个看法在它的财报里也能看出端倪。过去七个季度,卖家服务收入(包括亚马逊物流运营)的增长速度均高于配送费用。截至3月30日的期间,亚马逊的卖家服务收入达到了346亿美元,比起两年前飙升了36.5%,这增长速度是同期配送成本增速的三倍还多,那会儿的配送成本才223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西卖家安东尼奥·宾迪(Antonio Bindi)在亚马逊上销售家庭储物和厨房产品已有5年。他表示,费用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特别是四月份开始的新费用,卖家的库存不足时就会收取。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的费用,当销售较差的产品在亚马逊仓库中滞留时,存储费用就会增加。对他那20人的团队来说,真是应付不来。所以他不得不把500个商品减到400个,来简化运营。

他回忆道,五年前,亚马逊还是个简化你业务流程、让你专注于打造优质产品的平台。你只需寄送产品过去,其他事情亚马逊会解决。但现在,你得成立一个专门部门来应对各种复杂问题。成本涨得让人吃不消。

旧金山卖家尼尔·艾顿 (Neil Ayton) 出售高尔夫码数书籍、瑜伽装备和匹克球装备。他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是练习者用来伸展的瑜伽棒。它的长度为59英寸,而且长度刚刚好,正好卡在亚马逊收费上限的边缘。

今年早些时候,他注意到亚马逊降低了尺寸限制,突然间他的瑜伽棒长了一英寸。每件产品的运输成本从10美元跃升至26美元,每卖出一根他就要亏3美元。尼尔赶紧从亚马逊仓库里召回了好几百根瑜伽棒,并将每根都修剪了一英寸,但他表示这样做只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现在他正打算退出亚马逊平台。

艾顿说道:“亚马逊有点像在逗你玩,一切顺利的时候当然好,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惊喜。”

对于中小卖家而言,由于现金流紧张和抗风险能力有限,任何小的变动都可能成为导致他们经营崩溃的临界点。而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也更是让他们吃不消。

NO.2撤场还是进退两难?

清完最后的库存,一位深圳箱包类亚马逊卖家在社交媒体表示“正式退坑亚马逊”。

正常来说,亚马逊毛利率约在10%-30%不等,但该卖家后期错误估算了成本和利润,以至于后面几乎是“卖一单亏一单”。

“原本想通过低价冲量,再逐步提升价格,但这种做法并不可靠。实际情况是,一旦你降价吸引了顾客,很快就会有竞争者以更低的价格出现,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无法提价的恶性循环。”该卖家说道。

除此之外,更有卖家面对进退两难的情况。

据某福建卖家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品小类排名从300多进到200多,但是是以降价为代价换取的,不仅要亏广告,还亏成本。这个品到现在投入了15万左右。年前做了一条链接想做种子链接的,产品、头程和广告花了5万左右,结果因为质量问题,来了差评,评分掉到4.1,还好是第二批货在生产时发现的,花了4000元换了个配件,然后发了第二批货,产品到仓那会又是过年假期,然后就摆烂没管,等假期结束后,就请服务商把新链接和种子链接合并起来,因为种子链接评分低,基本不出单,所以浪费了近两个月时间,然后就把种子链接拆了,当成新品重新来,注册了vine30个,目前回来了18个5星好评,一个真实五星好评,换配件后的质量目前来看还可以吧。

我自己相信质量没问题的话,排名能起来,销量应该也会好起来,但是队友说每天都在亏钱,看不到希望,不支持我继续投入,该不该继续呢?继续的话,库容限制怎么解决?我原本的仓储类型是标准商品,库容也够用,但是服务商给我合并完就变成鞋靴的,只有200,问了客服,结果给我申请重新测量产品包裹体积,配送费从8美元变成14+美元,预计下个月仓储费也从28美元变成1200+美元,真的是吓死我了,然后我请求重新测量,配送费降了点,不到8美元,然后我也不敢请求给我改仓储类型了,所以第三批货这个月又发不了,要下个月了吧!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冲排名稳排名呢?

对此,不少同行表示,这是纯纯给亚马逊打工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跨境电商行业非常常见。许多卖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后,结果产品仍然没有太多起色,但继续投入又怕亏损更多,放弃又觉得十分可惜。

对此,有卖家调侃道,亚马逊创业不能着急,要慢慢熬,多研究Listing优化和运营推广,格局要大,刚开始亏点钱很正常,时间久了,自然公司就倒闭了。

通常情况下,亚马逊卖家面对的成本包括商品样品和批量采购费用、物流运输、仓储存储、处理退货的费用、在亚马逊平台上及站外的广告推广费用、平台的销售佣金,以及团队人员工资、办公室租金、运营设备投入、店铺月租费和税务会计等费用。然而,随着亚马逊的政策调整、仓储和物流服务变化,以及产品采购成本的波动,卖家的隐性支出持续攀升。因此,卖家在计算成本时必须精确估算并实时更新数据,以防止出现亏本的情况。

对于卖家而言,精细化成本控制的能力将变得尤为关键,这包括对采购、物流、仓储和退货等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同时,有效的广告投放策略、合理的库存管理以及持续的产品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成为决定卖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