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陆岑

本周,随着以色列军队和坦克开始进入拉法地区,美国总统拜登升级了对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警告,并首次采取具体行动,暂停向以色列运交一批武器,包括3500多枚重型炸弹,并审核是否叫停其他批次的对以军援。拜登此举在美国政坛引发轩然大波,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借此攻击拜登背弃以色列。面临国际社会、党内左翼、进步势力的施压和国内右翼势力的批评,以及美国校园内学生的持续抗议,拜登面临执政以来内政外交决策上的重大挑战。

为了在大选年提振选情,拜登在设法缓和中东局势的同时,也在考虑升级打中国牌,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关键产业加征关税。欧洲方面,俄总统普京就职后俄军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地区发起地面攻势,美国国务院紧急划拨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俄在乌克兰战场的博弈进入下一阶段。

效仿特朗普,考虑对中国加征关税

据《华尔街日报》5月10日独家报道,拜登政府正计划在下周宣布提高对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产品的关税,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征税将提高4倍:即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现有的25%提高到100%。与此同时,拜登还会对中国制造的注射器和个人防护设备等医疗器械以及来自中国的关键矿物、太阳能产品和电池等战略性行业的产品征收新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的机器人在安装车窗玻璃。

这将是拜登上台以来首次启动关税牌,意在提振选情。近来多项民调继续显示,拜登和特朗普在11月的总统大选中势均力敌。特朗普此前说过,他若上台将考虑对所有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或更多的关税,包括对中国生产的汽车加征高关税。

这也是拜登上半年精心策划好的政策选项,即先派财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宣扬其对华保持接触的政策,随后以关税等手段升级和中国的对抗,并将其包装为“寻求对华公平竞争”。这无疑将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这一消息时表示:美方不但不纠正错误做法,反而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所谓301关税复审程序,要进一步增加关税,这是错上加错。

暂停对以援助引发华盛顿震荡

5月8日,拜登在接受CNN独家采访时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划红线”,称“如果以色列军队进攻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美国将不会为其提供炸弹等武器”。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国领导人首次就美国对以武器支援设置条件。拜登此番表态的同一天,CIA局长伯恩斯离开了埃及,暂时结束了同以色列代表团、哈马斯代表团的谈判,各方未达成初步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5月10日对“福克斯新闻”表示,拜登中止对以军援的做法是灾难性政策,具有破坏性,完全违背国会意愿。

拜登政府这一言行引发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Mike Johnson)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等共和党人的不满和愤怒。在他们看来,拜登绕开了国会,背叛了盟友。由于国会共和党一周前批准了对以色列260多亿美元的援助,此时拜登突然叫停对以色利的军火供应,促使很多共和党人认为拜登此举完全是政治欺骗。特朗普更是将拜登置于支持哈马斯行列,以此争取犹太裔选民选票。

表面上看,拜登此举是为了避免以色列新的军事行动导致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届时美国的国际声誉也会受损。拉法地区有120多万平民,由加沙北部逃亡该地区的难民就高达90多万。无论是空袭、部分占领还是全面进攻,以色列对拉法的军事行动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可能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

但拜登更在乎的还是自己的选情。拜登支持以色列开罪了Z世代和阿拉伯、穆斯林裔选民(详见)。CNN上个月底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不赞成拜登对巴以冲突的处理手法,赞成者只占28%。另外,调查还显示,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不赞成的比例已跃升至81%。

拜登的中东决策充满风险

4月初以来,巴以冲突的外溢影响从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扩大到伊朗。此轮巴以冲突和中东乱局还在不断发酵中,一个危机刚刚平息,另一个危机又在路上。随着以色列即将展开对加沙南部拉法的军事进攻,美国中东外交也将再次经受考验(详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暂停对以军事援助算是拜登在约束以色列方面迈出的切实一步。在拜登政府看来,内塔尼亚胡并没有一个避免平民伤亡的明确行动方案,此次叫停一部分军事援助的信号很明显,就是逼迫内塔尼亚胡改变策略。但是,从近几个月以来的外交斡旋来看,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缺乏信任,在停火协议、人质协议、战争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分歧。在拜登看来,以色列根本不可能消灭哈马斯。拜登更希望能够通过停火帮助推动改善和沙特的关系,包括以色列和沙特的关系,为自己选情加分。

最大的问题是,假如内塔尼亚胡拒绝让步,执意推进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导致更大的冲突与伤亡,美国到时候还会继续中止对以色列的军援吗?巴以局势及其他中东矛盾激化,离不开美国对以色列的过度偏袒。无条件军事援助会让以色列有恃无恐,可能加重地区人道主义灾难,但中止对以色列军事援助也又可能让以色列右翼冒险,以激进的行动迫使美国介入,进而捆绑美国援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称,拜登中止对以军援的举措可能会助长哈马斯抵抗士气,增加谈判筹码。如果以色列和对手任何一方行动导致地区局势升级,拜登政府又不得不逆转决策,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欧洲、亚太、中东等地区军费开支大幅增长,其中乌克兰增长13倍,此外波兰增幅为181%,德国48%,澳大利亚34%,日本31%,以色列44%。美国的军事援助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巩固安全关系,同时让国内的军工业持续受益(参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不太可能真的切断对以色列的援助。中止对以军事援助更多是拜登的一种政治操作,毕竟拜登不想得罪犹太裔财团和选民,也不可能放弃以色列这一特殊盟友。5月7日,就在拜登通过CNN专访承认中止对以军援的前1天,他在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年度纪念日演讲上,明确谴责了国内外的“反犹主义祸害”,就是为了稳住犹太裔财团和选民的支持。

其他

5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声称,美国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extreme action),即禁止中国联网汽车进入美国。这是自美国政府2月展开调查后,首次出现美国可能对中国联网汽车发布禁令的迹象。

5月8日,美国商务部就越南是否符合美国定义下的“市场经济”国家展开评估。美媒称,拜登政府为拉拢越南制衡中国,正在考虑将越南升级为“市场经济”国家。去年,拜登访问越南期间曾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5月8日,中国气候变化特使刘振民到访华盛顿并与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举行了气候合作谈判,双方讨论了有关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森林砍伐、低碳等多项议题的合作与落实。

5月10日,白宫宣布使用“总统提取权”向乌克兰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方案。该项授权允许美国总统从五角大楼的美国武库中转让弹药和服务,行政当局无须申请国会批准。

5月10日,根据美联社的报道,自去年中美加州会晤之后,中美恢复了非法移民遣返合作,这两年由南部进入美国的中国“非法”移民可能被遣返。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愿意与美国在移民执法领域保持对话与合作”,并接受已核实中国国籍的人员被遣返。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