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深秋,毛主席在几位中央领导人的陪同下专程对大授衔仪式需要的军装样式及军衔标识进行审定,面对威风凛凛的大元帅服,他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

“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在场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没成想,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发出了“最高指示”——拒受大元帅军衔,即便如此,他依旧是国人心中唯一的“开国大元帅”。

相对于有着人为因素的党政军地位而言,毛主席治党治国治军的真正实力的确无人能及,这也才是唯有他在当年能够“镇住”那个个都能翻江倒海的开国十大元帅的原因所在。

回望历史,后人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十大元帅对毛主席心悦诚服,方方面面的原因也能让我们透过历史在卓越领袖的身上感受到自豪。

本文,重温毛主席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让我们找回身为新中国人独有的那份尊严与骄傲。

首先,毛主席在峥嵘岁月为羸弱的中国开辟出了一条无比清晰的革命路线,即便他曾因此遭受过严重打击,却从来没有过动摇和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略方针调整方面,摒弃了传统“堡垒对堡垒”战术和消耗战的策略,转而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将敌人引入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苏区进行消灭。

武装力量扩展方面,摒弃了无条件地扩大中央红军或全面武装工农群众,而是集中力量于扩展地方武装,以增强地方的自卫和战斗能力。

在经济政策调整方面,反对将所有经济资源无条件用于战争的做法,而是主张红军以打击地主豪强、筹集资金为主要经济任务,以支持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

在土地政策改革方面,坚定执行公平分配土地的政策,采取“按人头平均分配”原则,并实施“多者抽减、少者补充,肥地抽减、瘦地补充”的措施,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正义。

想要让十大元帅们在战场上翻江倒海、各显其能,战争产生的酷烈消耗必定需要大后方的有力支撑,毛主席当年设定的革命路线恰恰做到了战场与后方的有效兼顾。

毫不夸张地讲,他的真知灼见与高远战略奠定了我军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这方面的能力注定是十大元帅望尘莫及的存在。

其次,从十大元帅最擅长的作战领域来看,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也毫不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前,由他亲自组织、参与、指挥过的战斗战役高达239次,这样的作战经历丝毫不亚于十大元帅们当年的战斗经历,只不过,相对于敢于带兵上阵杀敌的这些高级将领们,毛主席对于战事的审视视角更为高远,他在乎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各个阶段战争的整体布局。

从这一点来看,并不是军事院校科班出身的毛主席,展现出的军事能力远超当年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各位军事人才,就连蒋介石都不是他的对手,所谓的“用兵真如神”恰恰在于他能够将军事才能与胆识融为一体,想要在战场上创造奇迹,两者缺一不可。

更加难得的是,之所以毛主席被评为世界级别的杰出军事家,恰恰在于他能够从作战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理念,直至达到令人惊叹的理论高度,无论对于十大元帅还是其他阵营的军事人才而言,此举堪称“跨界碾压”。

一位书生凭借博闻强识的深厚学习功底再加上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在军事领域独树一帜,从1927年到建国初期,由他亲自撰写的军事著作与作战文电多达5万多篇,由此提出的“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军事理念彻底惊艳了世界,甚至被看作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笔者如此描述并非对毛主席的神化,正如老人家当年的感慨,他没有钻研过兵法也不曾如外界所言凭借《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来指挥作战,大部分的作战指挥都是靠着多年革命战争实践积累的经验。

从这一点来看,无师自通的毛主席,在十大元帅最擅长的作战领域同样可以“镇住”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毛主席在建国后展现出的大国领袖风范,也可以看作是前面两点的延续,即治党治国治军综合能力的展现。

与战争岁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截然不同,面对百废待兴的全国局势,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这羸弱不堪的局面,还要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防实力的同时提防敌对势力的侵袭,毛主席带领的一众中央领导人面临的压力甚至比战争年代还要巨大。

虽说包括十大元帅在内的中央领导人们在治党治国治军方面都各有所长,唯有毛主席才能够真正做到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由此,艰难的抗美援朝、西沙群岛海战等数次战役得以再创奇迹,新中国也以摧枯拉朽的姿态迎来新生。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会想起毛主席在建国后出现了不少决策失误,无论是“大跃进”还是十年动荡,当年也有不少人因此想要否定这位开国领袖,就在邓公科学、系统地对毛主席做出评价后,还从客观上深度肯定了毛主席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此时再来回顾本文主题,十大元帅个个都能翻江倒海,中国大革命进程中也曾涌现出无数卓越人才,唯有毛主席这位治党治国治军的全才才能凭借实力与个人魅力“镇住”他们,真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