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八小时睡眠是最健康的睡眠时间”,很多老年人为了保持健康追求睡满8小时,却很难达到,李大妈就一直对自己睡眠感到苦恼来我院就诊。

李大妈今年63岁,上了岁数之后,她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有时候一天能睡6个小时左右,但她听说成年人每天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李大妈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延长睡眠时间。通过与朋友交流,发现很多人都有失眠困扰在服用镇静药,而且确实得到了一些改善,李大妈也决定尝试服用镇静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了一段时间,一开始还管用,但后面她开始发现镇静药的效果逐渐减弱,她的睡眠变得更浅,容易醒来,而且醒来后感到更加疲惫和困倦。如果不服用镇静药,自己几乎无法入睡。刚开始吃半片,现在增加到1片。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她的失眠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李大妈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后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问诊我们得知,李大妈现在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不吃镇静药的情况下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白天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失眠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对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进一步做颅脑核磁共振也没有发现相关病灶,根据主诉和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为:失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其他原发性失眠不同,李大妈的失眠是滥用镇静药物引起的,我们建议她将镇静药减量,放平心态,调整一段时间。并嘱咐她到了这个年纪,只要睡醒之后觉得状态好睡6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平时要调整作息,保持规律作息习惯,白天增加活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分追求“完美睡眠”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不切实际也很难达到,往往会导致抵抗心理和沮丧、焦虑情绪,有些人甚至开始惧怕睡眠,而镇静药属于镇静类药物,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从而促使入睡。镇静药并非万能药,剂量和使用时间需严格控制,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随意滥用。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睡多少才是“完美睡眠”呢?

一、老年人的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

在《自然-衰老》中由复旦大学的冯建峰、程炜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其收集年龄在38-73岁近50万人的数据,对睡眠时长与行为、认知等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当睡眠时间为7小时时,中老年人的认知和神经功能可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现象与大脑及神经系统的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一项研究分析来自4个亚洲国家的人群,进行队列分析发现睡眠时间在7小时的受试者,全因死亡率达到最低。这些研究针对于中老年人,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会更少。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不同年龄段相关睡眠时长中明确,超过60岁的老年人睡眠标准为5.5-7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老年人不必拘泥于8小时睡眠,更应该关注睡眠的深度、质量以及个人感受。然而睡眠问题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常常是上了年纪的人聚会的主要话题,调查发现,在我国仅有12%的老年人不存在睡眠问题的困扰。睡眠时间短、入睡难、易醒、多梦及醒后仍觉疲劳,均属睡眠障碍表现。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有多种原因。

二、为什么上了年纪总是睡不好?

人体生理系统老化,包括激素水平波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肌肉松弛等,会导致睡眠调节能力降低。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周期性肢体运动疾病。这会使得他们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或肢体运动异常,从而干扰睡眠质量。尤其是打鼾的人群容易缺氧,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眠-觉醒周期由神经递质、激素等共同作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等参与觉醒,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有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牛磺酸等。当两类神经递质释放失衡,导致睡眠时额叶内侧和颞叶内侧大脑皮质活性增高,造成一种过度觉醒的状态,上行激活系统对睡眠调节产生抑制,使昼夜调控紊乱,会造成失眠现象发生。

一些躯体疾病如疼痛、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也会因为症状发作或疾病治疗的需要而影响老年人的睡眠。相关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递质的表达。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的部分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激动剂等,可能对睡眠有一定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神状态也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身边突然发生大事、情绪波动、过度思虑后会造成一段时间的短期失眠。子女无法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心和陪伴,老年人面对疾病时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或担心就医花销大对心理上造成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眠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老年人总是睡不好可能导致大脑功能下降,增加老年人患认知障碍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或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影响老年人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甚至可能诱发一些慢性疾病。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释放生长激素和其他修复因子,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再生,所以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机能无法恢复,免疫力下降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压力过大和焦虑情绪。虽然老年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下降,但老年人应当追求高质量的睡眠状态,那么如何培养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呢?

三、老年人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1.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科学研究发现,卧室温度保持在23℃~26℃之间最为适宜。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睡眠。在冬季寒冷或夏季炎热时,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空调或取暖器,来调节卧室的温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低二氧化碳含量的空间会降低夜间苏醒的频率,所以要保持卧室通风良好,可以选择在避风的情况下开适当开窗或开门;床铺要舒适,选购适合自己的床垫、枕头和被子,确保床铺柔软度适中,在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洗个热水澡,以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以帮助调整生物钟。要避免在非睡眠时间躺在床上,会让大脑产生混淆,导致入睡困难。

我们要让大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床等于睡眠,这样在需要入睡的时候,大脑会自然地进入放松状态。在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刺激大脑,使其保持清醒,不利于入睡。

也不要剧烈运动让大脑过度兴奋。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等,也不要大量饮水以减少夜间起夜的次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饮食管理

晚餐饮食要尽量清淡,不要暴饮暴食或过于油腻,加重肠胃消化负担。也不要带醉入睡,部分失眠患者试图通过酒精作用帮助入睡,这是不可取的,酒精会在短时间内起到镇静作用,但在代谢过后会兴奋神经中枢,无法维持长时间睡眠,导致夜间醒来无法入睡。

可以在睡前一段时间喝一杯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也是一种有助于睡眠的物质,它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出更多的5-羟色胺,有助于褪黑素的合成,帮助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放松训练

一些人可能会尝试睡前“数羊”的方法来帮助入睡,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科学,反而可能会对脑皮层局部产生兴奋,从而加重失眠症状,可以采用深呼吸练习,闭上双眼,用鼻子慢慢地吸气,然后用嘴巴慢慢地呼气,直到呼尽为止,重复这个过程几次,专注于呼吸的感觉。

或用渐进肌肉放松方法,平躺在床上或舒适的地板上,从头顶开始,逐渐向下直到脚趾,想象每个部位都在变得松弛和沉重。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身体的感觉,将注意力从头脑中转移到身体上,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眠是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睡眠障碍,不要焦虑,首先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排处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对睡眠的影响。

也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标准”睡眠时长,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过分强调睡眠时长反而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导致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像李大妈一样滥用镇静药物,反而得不偿失,对身体造成更大危害。

参考文献

[1] 刘芸,董永海,李晓云,等.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08): 1442-1445+1449.
[2] 刘连启,王汝展,刘贤臣,等.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2, (06): 437-440.
[3]Thomas Svensson,,Eiko Saito, 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With All- and Major-Cause Mortality Among Adults in Japan, China, Singapore, and Korea[J].JAMA Netw Open. 2021;4(9)
[4]Zhang X, Luo G, Xie J, Liu J. Associations of bedroom air tempera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with subjective perceptions and sleep quality during transition seasons. INDOOR AI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