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耶伦说:中国工人的工资太低了。

她的数据怎么来的,不清楚,也没有必要去深究;重要之外在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放在首位,民生的经济的基本目的。

按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民企工资的中位线是在5000元之上。这个中位数不等于平均数,只反映工资的分级;5000元月收入即视做中等于收和入群体,这个中等收群体也不等于中产阶级。理清了基本概念,可以了解中国可能的工资水平了;按中金的数据,中国有四亿中等收入群体,有九亿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大约可以粗糙地比较耶伦的数据了。当然,耶伦说的是工资水平,不是全民平均收入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美国人怎么说,是唱衰中国,还是唱响中国,我们自己要清醒,从GDP总量水平上说,中国人均GDP已经进入发达国家,但是,居民收入要差得很远;林毅夫预言,2025年,最迟在2026年,中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群;这个说法也很容易误读;所谓高收入国家,也是GDP总量平均的概念,不是中国居民真实收入的概念。

中国算不算是发达国家?

算,2022年的人均GDP为12700美元,的确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标准,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00元人民币,不到6000美金,这又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距离是乘倍数的,美国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8万美金,我们差了六倍,说明低收入群的确太庞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差距,还要看社会保障水平。

高福利才是天下苍生梦寐以求的事,没有了医疗、教育、养老的压力,我想吃几根油条吃几根,不用刺激消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世界的排名又属于哪一个梯队呢?

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残疾人保障、社会服务、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六个领域。这六个方面,对民生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很多人怀念前三十年,并不是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现在高,但是那时免费制度,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对有工作岗位的人来说,的确是无与伦比的重要保障,那时的人没现在这么累,这么疲于奔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财大的刘元春有一个统计,表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

首先是社会保障在财政支出的占比。

2021年为13.7,西方发达国家在30%以上,北欧45%,

其次是社会保障在GDP的占比。

2021年为2.96%,,西方发达国家高达到30%,即便是上海经合组织国家也达到了16.8%;我们的现在相当于英国五十年前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一个比较是失业保险占保障基金的比重。

这一条对当下的中国尤其重要。

因为在一个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失业的保障必将突显出来,成为社会问题。中国最高时占比为3.36%,2021年反降,仅仅是0.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谈总量很厉害,一到人均就看出了巨大的差距;社会保障水平,不完全是贫与富的差异,至少比例上的平衡完全在财政的主导。

如果居民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在GDP中的占比过低,追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形成反向的制约,消费刺激不起来,需求不足,经济的高增长也就结束了。

所以,未来政策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财政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

借用一句外交语言:这是必须,不是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