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谈到办公室精英对市场的干预时,很多人会反驳:西方发达国家有纯粹的市场吗?他们没有干预吗?当然,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纯粹的东西?但是,口号主义者都思想的懒汉,不求甚解,并不明白,同样是干预,中国的干预,与西方完全是两码事。

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关系中,西方的干预中市场规则内的干预,要有立法基础;西方同时又是三权分立,这可以定义为法治经济。中国原则上也强调法治经济,但是,非市场化的干预在近些年,完全超越了法治;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收缩效应;也极大地影响了民营经济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预本身没有什么不可以,任何国家都会有干预。

即便哈耶克这样的新自由主义者,也不是在绝对意义上反对政府干预;凯恩斯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干预主义。

但是,干预必须以法治为前提的;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对权力者必要的约束;而法,不是哪个办公室精英一拍脑袋就可以制订,可以更改,可以下个文件,今后按此文件执行,而些文件很可能超越了法,是对法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自由的市场经济,自由这个词语是以法治为内涵,不是让你随心所欲,不管你是国营,还是民营,都以法为鉴;法是自由竞争的内涵,法治经济是现代意义的市场经济的灵魂。

如果行政权可以超越市场法规,那不叫干预,叫非市场化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

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两种规则,这就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市场化的民企,另一元是拥有超越市场特权的国企;在同一个竞争性的领域中,出现了二种市场规则,这意味着市场关系中的不平等,资源配置不是按市场需求、就业需求、民生需求,而是由行政意志下定义,这种绝对的市场优势,决定了市场丧失了充分竞争的活力因子,民营根本上说不肯有竞争力,还没比赛就已经输了,最终一定是寻租经济的对象;现代的市场经济,退化成了古代官本位的《盐铁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营的衰退具有必然性。

上海财大的刘元春谈到过一种现象,同样是货款支持,市场化的利率是5%左右,如果是中小微企业,这个利率是拿不到的,因为征信不够,要通过金融中介才能拿到额度,于是,雁过拔毛,实际贷款利率高达7-15%,以当下的经济形势,这么高的贷款利率不叫帮扶,是盘剥。现在,还有多少企业能达到15%的利润率,何况,高出的点也不是国家在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企的特权是全方位的碾压,民企哪来的信心?

比如,项目准入。国企拿下高价项目,如北大的姚洋所言:一些国企拿下高价项目,不作为,抽取利润后,将项目转包给民企;层层分食价格,这实际上成了一种寻租经济。这样,中国经济就成了孙立平说的上半身与下半身,上下协调不起来了。上面身国计是国企担纲,所以不差钱,GDP又上了5.25%;下半生是民企担纲,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裁员降薪,在拼命地修复利润表和负债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怪现象。

由于市场地位不平等,民营也谈不上信心,做点小生意没问题,但要做一个伟大企业,民营的生存环境已经断了机遇。

2024年,很可能是大批民企出清的一年,因为很多民企实际上已经成了僵尸企业,无法全身而退,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优秀的企业总是少数,更多的企业要经历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民营的小老板,要做好企业评估,做出扩表,还是缩表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