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东海舰队原定的9天“航母体验卡”,8天就提前到期了,说的就是福建舰提前一天结束了首次海试,看来此次海试涉及的所有科目都相当顺利,且进展神速。不过让大家有点失望的是,福建舰的甲板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舰载机起降的痕迹,实际上这次海试只涉及两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海试归来)

5月6日下午17:02,上海港务局在官网上贴出了通知,两天后也就是5月8日凌晨5点到下午4点,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出口船进行交通管制,上午9点到中午1点对进口船进行交通管制。这个不起眼的通知,实际上是5月1日上午开始首次海试的中国海军福建舰,提前结束海试,回到江南造船厂码头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港务局的通知)

5月8日下午,解放军官媒在社交媒体宣布,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比原定9日上午完成试验提前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返航。

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和电力等设备系统的一系列测试任务,干干净净、没有轮胎印的甲板也证明,福建舰的首次海试,测试重点在航空母舰本身,而不是之前有猜测,认为会进行一定规模的舰载机起降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直甲板航母在视觉上确实比滑跃甲板更好看些)

与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海试都是5天相比,福建舰用了8天,表明试验项目比前两艘滑跃甲板航母多了不少,也可能更加全面。

比如在甲板风这一项,辽宁舰和山东舰因为甲板有角度,高速航行时会被高耸的舰艏挡住一部分,而且空气可能在甲板形成涡流,对舰载机和甲板操作人员的影响,与采用直通甲板的福建舰相比肯定不一样。

那么就需要在甲板上还什么都没有的理想情况下,尽可能采集不同航速、不同风速下的甲板风变化情况,为将来舰载机调度规范、甲板安全操作指示等工作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江南造船厂的福建舰)

不过重头戏应该还是在动力和电力上,毕竟这两个系统才是航母运行的核心部分。从外媒披露的部分照片来看,5月1日福建舰由拖船协助离港后,立即开始了高速航行试验,速度之快让拖船根本追不上,因此有观点认为福建舰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节,约合66公里/小时。

一般来说,拖船的速度都不是很快,最高不过12节左右,而航空母舰虽有数万吨的体格,但为了保证能快速行军、进攻和撤退,动力系统相当舍得下血本。比如二战时美军“企业”号航母,最大时速就能达到32.5节,刚服役的“福特”号没有准确的数据,不过也一般认为能达到30节以上,所以用拖船的速度和福建舰对比,并没有多少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离港后开始甩开拖船加速前进,尾迹尚不明显)

不过有另一个被热议的情况,那就是福建舰航行时的尾迹,有的照片显示几乎没有,不过从解放军官媒公布的照片来看,那些显示没有尾迹的照片,大概只是因为像素和对比度问题而没有显示出来。

尾迹当然有,但平整且光滑,对一艘超过8万吨的巨舰来说,这点尾迹不比几千吨的驱逐舰大多少,特别是对比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海试时那锯齿形航迹相比,福建舰这点尾迹简直可以说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克兰特”号的锯齿形尾迹,其实就是航母本身重心设计有问题)

高速和尾迹说明,福建舰的动力系统可能比想象的还要澎湃,也从侧面证明另一个关键系统,就是舰艇电力系统的设计、布局和整体发电/供电结构,也比预料的更加优秀。

以电磁弹射/拦阻装置为论据,不少观点认为福建舰采用了全电推进系统,加上中压直流电技术,所以才能迸发出如此强劲又足够安静的动力。这个观点目前看来稍显激进,福建舰的主动力依然是常规的蒸汽轮机,只是为电磁弹射系统单独增加了一套电力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的三条电磁弹射器尤为亮眼)

正是得益于中压直流电系统,福建舰才能以常规动力保证3台电磁弹射/拦阻装置同步运行,还不存在缺电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拦阻系统,让美国军方和媒体显得有些破防,因为“福特”级是更复杂的核动力航母,理论上拥有无限能源,却因为采用了效率较低的交流电技术,对电磁弹射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卫星拍到的福建舰)

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在完成测试后,航母本身就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提前结束海试也说明这两个系统的表现完全达标。那么接下来,就是舰载雷达电子设备、舰载机系统、航空指挥调度需要测试了。

按照最快2025年服役的进度,也许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看到福建舰频繁出海,尤其是歼-35、歼-15、空警-600、教练-10H、直-18和直-20H的舰载机,也会在今年陆续上舰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速转弯测试表明福建舰本身的舰体设计很优秀)

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在后面,尤其是福建舰甲板上第一次出现轮胎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