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是发生在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变、周围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制性肌营养不良、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衡障碍等多种表现。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再生能力受限,神经系统的损伤通常也是难以逆转的,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等疾病,治疗难度相当之大。因此,相较于其他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选择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正成为此类疾病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手段。多项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是通过旁分泌发挥神经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或通过再生、替换受损细胞来达到治疗效果,有望为这类疾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经性系统疾病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还可见于锥体外系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通过疾病发生部位进行分类。

1、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急性多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

2、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或者功能受到损害引发的疾病,比如中毒、免疫异常、肿瘤或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病变。包括神经源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带状疱疹、麻风病,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单神经炎等。

3、脊髓疾病:脊髓结构和功能发生病变导致相应支配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包括感染性、遗传性、外伤性等,比如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性脊髓炎、肌萎缩侧索硬化、星形细胞瘤、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4、锥体外系疾病:又称运动障碍性疾病,因基底核功能紊乱引起,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临床常见帕金森综合征、扭转痉挛、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5、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是指神经和肌肉接头处出现传递障碍引发的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

除上述疾病分类外,还包括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在众多治疗方法中,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了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近几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干细胞已经成为了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方案。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干细胞主要通过以下作用机制来发挥作用:

1、修复损伤:干细胞可以迁移到损伤的神经部位,通过细胞替代作用更换机体已经死亡或受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神经网络;

2、细胞迁移:当体内组织发生损伤后,MSCs定向迁移至受损的组织或器官微环境中,维持或重塑其细胞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参与。

3、细胞分化:干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神经细胞活性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激活神经细胞,促进新细胞的再生和重建;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病变部位血管生成;

4、免疫调节:干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调节Th2/Th1细胞比例,还可阻滞B细胞的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增殖和产生抗体,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

迄今为止,已有超200项应用各种干细胞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被注册,主要为多发性硬化症、中风、帕金森和脊髓损伤。以下是近年来干细胞在常见的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神经系统性疾病种类繁多且多为较难治愈甚至无法治愈的疾病,干细胞具有组织再生、免疫调节等功效,是有别于传统医学的创新疗法,从人体细胞基因层面解决疾病问题,干细胞展现出了在众多疾病治疗上的广阔前景。

随着近年来再生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让进度缓慢的难治性、疑难性疾病迎来了“大迈进”时代,干细胞,有望为更多神经系统性疾病治疗带来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