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当代社会,青年学子们面临着学业与职业规划的双重课题。

家庭的期望,个人的兴趣,社会的资源,这些因素如何平衡,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抉择。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何睿哲,高中时期理科成绩并不突出,但在家人的影响和支持下,他在土木工程这一专业领域中稳步前行。

他的案例,会给我们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引领 兴趣萌芽

何睿哲是在 2020 年进入大学学习的。这一年,土木工程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行业的不确定性,许多同学纷纷谈土木而色变,那些因调剂而“不幸”进入土木专业的同学,更是想尽办法纷纷转去其他专业。而何睿哲选择了坚持。

“能成为坚持的少数人,既是因为自己对土木工程的浓厚兴趣,但更重要的是家人的影响和支持。”谈及专业选择之路,何睿哲坚定而又平静。

何睿哲的父亲是一位供职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老土木”,祖父曾是一名铁道兵,曾在青藏高原 参与了拉萨贡嘎机场和中国—尼泊尔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他们对城市发展与土木工程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深深影响了何睿哲。

而他出生的时间,又恰逢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城市建设高峰期。他的童年记忆中,充满了施工车辆的轰鸣,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每次主城区有新的桥梁开通,家里人都要带他去“踩一遍”。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千厮门大桥开通后,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踩桥’。站在桥中间,我们一边欣赏着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色,一边远眺洪崖洞的灯火辉煌,江北嘴的繁华景象,那一刻,我由衷 地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回忆起多年前的往事,何睿哲依旧心潮澎湃。

而父亲当时的一句话,更是深深触动了他:“每一位建筑师最大的成就,就是看着自己的设计从图纸变为现实中高耸入云的大楼、跨越山河的桥梁和蜿蜒曲折的道路。而每一个走过它们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喜悦。”

正是这些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经历,让梦想种子在何睿哲的心中生根发芽。

热爱让他直面短板 勇往向前

耳濡目染之下,何睿哲对建筑行业的了解逐渐深入,他对学习土木工程的决心也日益坚定。然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又怎会缺少考验与挫折的磨砺呢?

进入高中后,何睿哲面临着关键的文理分流选择。他的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因此,老师们纷纷 认为他更适合学习文科,并多次将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劝导他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明白,老师们的建议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和期望。”然而,这样的建议却让何睿哲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纠结之中。他开始在内心深处挣扎,试图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坚 定信念的力量。

就在何睿哲感到迷茫之际,他的父亲给予了他坚定 的支持。他告诉何睿哲,如果他选择土木工程,他将在工作中给予他许多宝贵的指引。

同时,他还强调,做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番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何睿哲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坚定,不仅为他高中文理分流指明了方向,更 为他今后人生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然而,理科的短板依然给何睿哲带来了一些困扰。在高考中,他发挥失常,遗憾地错失了进入重庆交通大学的机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东华理工大学的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最终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父亲告诉他,“人生是一场长跑,在新的旅程中,只要有热情、有信念,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家庭影响 让职业发展更沉稳

进入大学之后,何睿哲更加意识到了父亲对他的影响。

从大一开始,每个假期,父亲都会亲自带领他参与与专业 紧密 相关的实习与调 研工作。相较于其他同学,他对土木工程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每一次的实习,都是他与行业内杰出人士交流学习的机会,不仅积累了人脉资源,更让他能 够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经历都让何睿哲更加能沉得住气,也更加坚定留在土木学院,继续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进入大三,人生的另一场大考 — — 考研的试练悄然而至。“我依旧会坚定地选择与土木工程 相关的方向,而不是去跨考其他专业。天时地利亦不如人和,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最好不要让自己孤独前进,若是能有人在背后支持你,这条路才 能走得更加轻松;若是能有人在你迷茫时为你指引,这条路才能走得更远。”

专家介绍

何林衡:

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从事生涯规划10 年以上,著有《大学城》《青春由我》,咨询人数600人次以上,咨询时长1000小时以上。

对话生涯规划师

Q: 如何将孩子的职业规划与家庭优势匹配?

A : 一般传统的中国家庭,母亲负责成长(衣食住行和情感支持),父亲负责长成(立志和历练)

何睿哲的家庭中,父亲就发挥了很好的立志成人的引领作用。将自己的职业经验很早就融入了孩子的成长中,并发挥了强大的榜样作用。所以,如果家庭条件不错,家长尽量让孩子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活圈中,让孩子早早见市面,开拓视野,多多尝试,让家庭的资源与孩子的成长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职业生涯发展。

Q: 如果孩子的个人意愿和家庭优势不匹配,家长还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A :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遵循父母的足迹,也有孩子会走上和父母职业生涯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觉察到孩子与自己的选择不同,聪明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找个不同专业的导师,简单的说,就是给孩子找到一个服气的人。

这种导师不是辅导学习的,他(她)可能是律师,可能是工程师,可能是医生,这样的导师,也会对孩子起到引领和榜样的作用,帮助孩子开拓他的生涯视野,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文:何林衡 编辑:高原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58~1459期成长规划谈《热爱坚持+家庭指引 让他的逐梦之旅更从容》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时代信报·新家长。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