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在解放战争开启一年之后,我军总共消灭国民党部队共计九个军数十万人,其中,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一家就占据了8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更是让举国震动,拿到战报的林彪元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日没夜在作战室内研究粟裕指挥的一系列战役,最终,当着刘亚楼的面,林彪感叹了一句:“粟裕尽打神仙仗”。

很多人认为,这是林彪对粟裕的夸奖。殊不知,这种言论的背后,却是为了警示东北野战军广大官兵,要避免如此行动。

明明打了胜仗,林彪元帅为何要发出异样的论断,这一切的背后有何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前期,在全面进攻破产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又制定了重点进攻的战略,将进攻重点一路放在延安,一路放在了山东。

这个时候,粟裕、陈毅负责的山东地区根据地,就成为了压力最大的战区。

面对国民党军的大举进犯,山东地区的根据地非但没有丢失,反倒是在粟裕的指挥下,打出了一连串的经典战役,包括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

在孟良崮战役中,陈粟大军更是一举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全部歼灭,要知道74师号称蒋家王朝的御林军,这支部队最终却成为五大主力中,第一个全军覆灭的军队。

单凭这一点,说孟良崮战役属于载入史册的神仙仗,也丝毫不为过。就连教员都夸赞道“这是一场奇迹般的战斗,足以载入史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同一时间,林彪在东北地区刚刚经历了血战四平的恶战。这场战斗站在客观角度,只能算得上惨胜如败,二者比较之下,当得知教员对粟裕的夸赞,就很容易体会到林彪元帅当时的心情。

林彪本身性格非常敏感,一旦心理出现不平衡,就很容易变得更加烦躁易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彪绝对不可能单纯以夸赞的方式,表扬粟裕“善于打神仙仗”。

林彪其实是从侧面,警告四野的广大将士,要认清楚东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巨大差异,只有清楚认识到问题所在,才能制定出最适当的作战方案。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知道,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固然是有粟裕大将英明的指挥,但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山东解放区的鼎力支持,也牢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是我党在抗日时期就已经建立的稳固根据地,当地的群众基础极其深厚,属于是我军的核心根据地。它不仅是助力华野部队打赢了山东地区的一系列战役,更是在后来用小推车,推出了一场淮海战役的胜利。

无数国家的军事专家都迟迟弄不明白,为何在淮海战役期间,六十万的解放军在装备人数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赢了国民党八十万装备精良的美械部队。

其实归根结底,粟裕陈毅等老一辈指挥员,之所以敢于执行一系列大胆的指挥动作,就是因为我方有最可靠的根据地做依托,不需要考虑后勤补给的问题,有人民群众替解放军解决。

相比之下,国民党部队一旦陷入混战,后勤补给线路被切断,立刻陷入绝境,除了突围就只剩下一条绝路:投降或者是被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东北野战军的视角,当时东北野战军面临的战局极度恶劣。

首先,东北地区在抗日时期属于是伪满洲国关东军统治,一度声势浩大的抗日联军,也因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到了苏联。

在东北地区,我们在解放战争前期不仅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反而是遭遇了当地大批土匪武装的干扰,这些匪徒在收受国民党册封赏赐之后开始与解放军为敌,给我军的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林彪为四野部队制定的一套《战斗手册拼硬仗》中明确强调:

“东北地区的环境无法和老区相比,没有广大群众的掩护,想要打干净利落吃掉敌人的神仙仗,是最不容易达到的,与此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寻找几乎歼灭敌人,如果不打击敌人,又会导致敌人进一步挤压我方的生存空间,对于部队后勤伤员安置等问题,增加不必要的困难,加大长期斗争的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林彪对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形势,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林彪也承认,就算自己站在粟裕的角度,恐怕也很难下定决心去打豫东战役这场的大战。

他对刘亚楼解释:“粟裕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定!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两位同样优秀的我军将帅,在战略决策上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实和两人的经历以及一贯策略有着直接的关联。

粟裕长期处于相对艰苦的作战环境当中,很多战役都是属于生死之战,如果不冒险,整个部队几乎都没有生路可言,这就让粟裕养成了一种剑走偏锋的冒险风格。

一场战役只要有四成的把握,粟裕就敢于全力以赴押上所有筹码。就算是损失惨重,也比委曲求全最终全军覆没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林彪长期都是和中央部队协同作战,很多时候都承担着拱卫中央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他完全摒弃冒险思维,必须稳扎稳打,

无论是黄埔军校还是实际指挥作战中,都养成了林彪审时度势小心谨慎的作战风格。在他看来,一场战役是否决定发起,必须全盘考虑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算经济账是必然的事情。各位将帅不同的作战风格,最终创造了不同的经典之战。

其实,不仅仅是林彪对粟裕的作战方式有不同意见,刘伯承元帅同样是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提到豫东战役的时候,也曾表示“这样的仗,只有粟裕敢打”。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也不敢打。对比两位将帅的作战指挥风格,粟裕能够出奇制胜,靠的是强大的判断能力,以及果断的指挥,林彪具备强大的战略定力,最终在解放全国的战斗中,四野成为了打满全场的主力军。